在區(qū)域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大量數學活動材料,使幼兒能有更多的動手操作機會。他們通過自己動手自由拼拼、搭搭、擺擺、排排、貼貼、剪剪、數數、畫畫、找找等過程中,積累了感性經驗,有了主動探索的欲望,增強了實踐操作的能力。
如:區(qū)域活動“小動物找家”,讓幼兒數數這幢房子有幾層,在第幾層第幾間住著哪些小動物,再在紙上印上相同的數字,做好后再說說誰住第幾層第幾間房;接著可以讓幼兒自由換小動物的住處,并說說現在住在第幾層第幾間房;這一活動通過數數、印印、說說等就可以讓幼兒鞏固空間方位。
又如:區(qū)域活動“拼板”,幼兒在活動中,有的幼兒邊拿邊說“這個是三角形,這個是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等等。” 有的幼兒用這些幾何圖形自己在桌子上拼拼、玩玩,說說,最后有的幼兒拼成了小朋友、五顏六色的花、熊貓、汽車、奧特曼等等。通過這一活動幼兒對幾何圖形又有了更深地認識,還發(fā)展了幼兒的圖形組合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還有“美麗的花園”等活動中,提供標有數字的花朵和花瓣,讓幼兒自由地拼拼、講講、議議,這既鞏固了幼兒的排序能力;又發(fā)展了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性及語言表達能力;還復習了相鄰數和數的組成;孩子的操作能力得到了明顯地提高。
孩子們在操作中注意力集中了,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也濃厚了,求知欲也旺盛了,他們變得愛動腦、愛提問、愛探索了。
三、數學區(qū)域活動能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區(qū)域活動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的,,因此在此活動中教師可以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到孩子們的活動中,與孩子們無拘無束地同玩、同樂。在與幼兒一起游戲、操作中來觀察、了解幼兒的活動情況。
在這寬松、無壓力的環(huán)境中,幼兒就能較自由、放松地與我們教師之間直接地進行情感交流。使孩子們真正體會到我是活動的主人。充分體驗到區(qū)域活動的樂趣,這樣才能使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如:“玩撲克牌”活動,我就以游戲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幼兒一起進行活動,我們幾個人玩了“比大小”的內容,讓孩子們先說出自己的牌是幾,然后進行比較,得出誰大誰小的結論,數字大的就把數字小的牌收過去(再讓孩子們說說為什么這樣做?)。在這中間,我還故意出差錯,把我小的牌收掉他們大的牌,這時孩子們發(fā)現了,馬上反抗,說我不對,我就借此機會讓他們說出理由。這個活動,孩子們與我玩的非常高興,氣氛非常地寬松,孩子們在這游戲中掌握了一些知識,也使我與孩子們又走近了一些。
又如在玩“圖形二次分類”游戲中,是要求幼兒按二維的特征來玩的,對于能力強的幼兒這個要求能夠達到,而對于另一些幼兒來說有一定的困難的,使他們總處在失敗的窘境中,于是我就提示他們先找一維的特征,然后找二維的特征,這樣一步一步地來玩,降低難度,他們就有了勝利的體驗,也有了興趣,恢復了自信。
還有“魔筒”、“拼圖”、“接龍”等等游戲,師生們共同游戲,共同學習、共同指導,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在這區(qū)域活動中,教師能較多地與幼兒個別交流,容易掌握其發(fā)展現狀,有針對性地指導幼兒,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