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在社會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兒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幼兒需要在這一時期發(fā)展語言能力,這為他們今后踏上社會,與人交際奠定了良好基礎。
美國的一位學者提出:有六種才能會在幼兒期顯露出來,如能及時得到鼓勵和引導,這些孩子就有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杰出人物。在這六種才能中,首要的是語言表達能力。那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順應,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愛說。
孩子年齡小,他們學習興趣往往從興趣出發(fā),我們應在隨意、自然無拘無束的氛圍中激發(fā)幼兒說話的興趣,調動孩子說話的積極性。孩子是天生的說故事好手,對他喜歡的玩具或卡通他都能侃侃而談,甚至能編出一些故事情節(jié),F在的孩子看得最多,也最喜歡看幼兒電視、卡通故事,我們可抓住時機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每次錄像活動后,我則讓孩子講講自己喜歡的某一情節(jié)或某一片段,如看了《黑貓警長》后,我問:“你最喜歡故事中的哪一段?”“我最喜歡黑貓警長拿著警棍抓壞蛋這一段……”孩子們爭先恐后講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絕,這時候絕不會出現在課堂上有些孩子因膽怯而不敢說的現象。在延續(xù)活動中我為他們提供頭飾、木偶、桌面玩具,讓孩子結伴表演《黑貓警長》,讓他們相互商量角色的分配,引導他們有表情地學說角色間的對話。
利用故事,讓孩子成為講故事的主角。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四、五歲的孩子已不再滿足于聽,而想講了。一次在看圖講述的語言活動中,當我把配套的圖片貼出來時,立刻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他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本來計劃是由我講述,孩子們回答問題,可聽了他們的議論后,我改變了主意,而是讓他們觀察圖片,把它編成一個故事。整個過程,孩子們興趣十足,我讓他們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好朋友聽,他們講得是那么生動,那么興奮。以前講故事老師是主角,孩子是配角,今天孩子成了講故事的主角。
二、培養(yǎng)自信,讓孩子敢說。
孩子的自信心直接影響他們學習的態(tài)度和學習的努力程度。自信心的樹立一方面與以往的成功和失敗體驗有關,另一方面與成人的期望和評價有關,因此老師起著主導作用。讓孩子知道老師相信他能行,鼓勵孩子獨立交往、練習說話、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而不能取笑孩子的一些語病,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對別人說“這孩子膽小,不敢說話。”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消極心理,從而不努力去學習說話。
三、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多說。
語言是在一定環(huán)境和實踐中發(fā)展起來的,孩子的語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圍環(huán)境和心理因素所約制。老師應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尊重孩子,關心他們的生活,參與他們的游戲,那么孩子就樂意說話,尤其是當孩子主動與我們說話時,更應認認真真地聽,并熱情地回應他們。還有同伴間的交往是發(fā)展語言的好機會,孩子的年齡相仿,認識水平相近,交往起來沒有距離,特別投入。所以老師應鼓勵孩子間的同伴交往,為他們創(chuàng)設語言交往的機會。如探望生病的伙伴,提供玩具、圖書,讓他們在共同游戲玩耍中學習和發(fā)展語言交往能力,同時,老師可有意識地教孩子們一些正確相處的常用語,如“請你……”“我能和你……”“謝謝”“對不起”等等,孩子不僅學會了禮貌用語,還培養(yǎng)了良好的交往習慣。
四、利用談話活動,促進孩子語言發(fā)展。
談話活動是具有一個有趣的中心話題,它給孩子創(chuàng)設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機會,具有寬松自由的交流氣氛,鼓勵孩子愿意交談,積極說話,學習表達自己的想法。
利用語言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開展大家來做小問號,腦筋急轉彎等活動。通過說一段話,提一些問題來調動孩子的經驗,引導孩子從多方面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啟發(fā)他們的興趣,理清他們的思路。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很喜歡講有關“奧特曼”的故事,就可以引導他們圍繞話題,用連貫的語言談論“假如你是奧特曼,你會做些什么特別的好事呢?”幼兒談話很熱烈,老師給予肯定,讓幼兒在談話中體驗快樂、,使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