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說:“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于大腦的開發(fā)。于是,我班便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剪紙活動,以下是我在剪紙活動中我也逐步積累的一些經驗。
一、培養(yǎng)幼兒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點。要想使幼兒的剪紙技巧獲得發(fā)展,重要的是激發(fā)其興趣。如果幼兒對剪紙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主動運用感官去看、去動腦想、動手操作、積極探索,這樣就能促進其剪紙潛能得到很大的發(fā)展。那么如何讓幼兒面對不曾了解的剪紙活動,并對它產生持久的興趣呢?
1、創(chuàng)設剪紙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剪紙興趣。
剪紙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一種藝術種類。它具有源淵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但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卻非常陌生。因此,教師首先就要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剪紙環(huán)境,讓幼兒欣賞一些我國著名剪紙藝人的剪紙作品,感受濃郁的民族氣息與氛圍,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例如:我在活動室中布置“民間剪紙”(讓幼兒欣賞各種典型的民間剪紙),設立“作品欄”(張貼出幼兒的作品供大家相互學習),幼兒以剪紙形式參與環(huán)境布置(圣誕節(jié)時大家制作圣誕樹狀的拉花,過新年時剪貼出各種各樣的窗花)。漸漸地,孩子們便對剪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采用多種形式,提高幼兒剪紙興趣。
在剪紙教學中,我并不是采取強制性的教育方法來約束幼兒、訓練幼兒。因為這樣做不僅不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相反會使幼兒感到壓抑、厭倦和畏俱。所以,我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有趣方式來培養(yǎng)幼兒的剪紙興趣。讓幼兒高高興興地投入剪紙活動,從而提高幼兒剪紙興趣。
二、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它的題材都來源與生活,來源與大自然。因此,當幼兒在創(chuàng)作剪紙時,他首先就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這就需要幼兒在平時生活中學做一個有心人,要學會觀察,善于觀察。在我第一次創(chuàng)作剪紙的教學中,我要求幼兒來畫一種小動物,這看似簡單的活動,卻引發(fā)了許多問題。很多幼兒畫出來的小動物都沒有典型的特征,可以說是四不象。這也就充分說明孩子在平時生活中缺乏觀察。因此我留有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給孩子,讓他們在生活周圍找一種小動物進行觀察,然后再來進行創(chuàng)作。第二次,孩子們的作品著實有了很大的改觀,盡管線條上還不夠流暢,但是他們都能夠很準確的表現出動物的主要特征,從這個活動中,孩子們也知道只有用心的去觀察我們身邊的事物,你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出色的作品。以后,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經常的發(fā)現,孩子們每到一處都特別留心觀察。有一次我?guī)Ш⒆尤ゲ賵鲇螒,幾個孩子就圍在操場的一個角落觀察著什么,在第二天,有一個孩子就交來了一幅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蜈蚣。我當時十分的驚訝,詢問他為何想到剪一只蜈蚣,他告訴我他昨天在操場上發(fā)現了一只蜈蚣,他有很多很多腳,特別好玩。看來,孩子們已經開始學會觀察了。
三、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在剪紙的教學中,我先教幼兒剪直線和曲線,練習最基本的線條。等有了一定的基礎,我讓他們學習剪簡單的圖形,從圓形開始。在剪的過程中,我逐漸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圓的時候可以將正方形的紙對折,然后剪出半圓,打開后即成為一個圓形。通過多次的折紙,剪一刀就可以成為五角星等。整個教學進程的難度逐漸增加,十分適合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通過一段時間下來,幼兒已經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上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出各種有趣的作品了。
四、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
隨著幼兒剪紙能技巧的提高,我便采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學的策略,注重培養(yǎng)幼兒自由自在地進行剪紙創(chuàng)作,使幼兒能夠在教師的引導、提示下,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當幼兒剪出一個圖形時,教師鼓勵幼兒隨心所欲地在形象上添剪點什么。如:在剪出的花上再剪出眼睛,花就有了神情;太陽剪出嘴巴就會表達感情。這種方法有利于發(fā)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在幼兒學會剪各種動植物基本形狀的基礎上,我要求幼兒剪得要有變化。如,魚身有長短胖瘦的變化,魚尾有尖圓直曲或張開閉合的變化,魚鱗可以變成半圓、尖形、鋸齒形、曲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