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擴大幼兒間交往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品質。
為了讓幼兒多層面的體驗人際關系,我們打破了班級的界限,年齡界限使體育活動的空間成為全體幼兒活動的場所,每位幼兒都有按自己需要和愿望自由選擇游戲的機會。這樣做,進一步拓寬了活動的空間和范圍,不僅豐富了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擴大了孩子們的交往面,體現了活動的自主性、獨立性,使幼兒在與不同年齡的伙伴的交往中相互學習并吸收同伴的經驗。對于年幼的幼兒來說,與年長的幼兒交往,其運動能力、觀察學習能力及跟隨模仿的能力都會增強,他們愿意與年長的幼兒在一起游戲;而年長的孩子與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游戲時,其責任感和榜樣作用增強了,謙讓和友好的行為增強了。這種大帶小,小學大的開放的游戲形式,增加獨生子女與不同年齡孩子交往的機會,幫助他們學習社會交往的技能,從而促進其社會性發(fā)展。同齡的幼兒玩時有時會互不相讓,有沖撞現象,而在混齡活動中,大班幼兒會自發(fā)的幫助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摔倒了,哥哥姐姐會主動上前扶起;奔跑中看見弟弟妹妹馬上會放慢速度;弟弟妹妹想玩的玩具,大班幼兒會主動的讓弟弟妹妹先拿;有危險動作時又會主動保護弟弟妹妹。他們還會和弟弟妹妹一起玩,雙人一前一后一起跳羊角球;合作拋接。
4、通過重組、自制形式提供豐富的體育活動器材。
我根據幼兒園場地特點,因地制宜地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的運動環(huán)境,結合我園 現有體育器材我進行增添改變,通過重組、自制、購產生了一批較為新奇、刺激、動作難度稍高或帶有競賽性的玩具材料,深受幼兒的喜歡。
A、單一動能運動器具的安置——我將多個單功能器材靠近放置,能使幼兒在座運動練習的同時,融入想象與合作。他們會在不同的設施之間進行想象性組合,通過動作表現、合作互動使這些互不相關的設施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提高幼兒游戲的興趣。
B、可移動的游戲器材——低結構材料的投放有助于幼兒在任意組合中盡情地想象,并在相形中變化著花樣,從而誘發(fā)幼兒粗大動作技能的發(fā)展C、不同地坪上的游戲內容——不同低平上的游戲能讓幼兒有不同的體驗,不同地坪的場地也能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同時根據混齡幼兒活動的需要,我利用廢舊物品自制不同功能的戶外活動器械和玩具。如:有練習滾爬大小不一的席筒、吊針圈;給幼兒學習投遠投準用的多彩飛球、布飛盤、花斑尾巴;練習腕部、腰腹部使用的紙制、布制花鞭彩繩、多拋彩綢、曲棍球。此外,我還注意發(fā)揮器材或玩具一物多玩功能,以調動幼兒的“三性’。如玩花鞭繩,不僅可用花繩擺成圖形練習多種跳法,也可以“揪尾巴”、“騎馬”等體育游戲。同時教師要注意盡量提升材料的多效性,以走平衡練習為例,在場地上要準備高低不同、寬窄不同的平衡木、大小不同的平衡臺、高蹺,還有輔助材料沙包、一大桶水和若干只小桶以及皮球等。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來自由選擇,參與到適合自己發(fā)揮的活動中來;忑g體育活動為幼兒開創(chuàng)了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幼兒在活動中有了更大發(fā)揮能力的余地。但前提是教師要創(chuàng)設比同齡活動時更為充分的、多樣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地開展好混齡體育活動。
二、開展多元化的混齡戶外體育活動模式。
混齡戶外體育活動作為挖掘幼兒各種潛能開發(fā)的載體形式,對幼兒實施體能鍛煉,實施發(fā)展教育。在實踐的過程中,根據我國對混齡教育活動的研究我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運動課程》的理念科學合理地制定了多元的活動模式,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可行性。
1、構建混齡戶外體育活動方案。
傳統(tǒng)的戶外活動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分批開展,無論在運動區(qū)域范圍,還是動作發(fā)展、材料選擇以及人際交往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針對環(huán)境現狀,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我在混齡體育活動組織形式上強調形式的靈活多樣,建立多樣的一日活動形式,從而激發(fā)幼兒參與運動的興趣。如:小跨度與大跨度混齡活動;間斷性分時段混齡交織式活動;混班或混年齡段交替相結合的活動;集中活動和自由選擇相結合的活動;同齡幼兒活動與混齡幼兒活動相結合的活動,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