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不是好辦法成人在說一些與事實不符的話時,總是試圖找到百分百的理由為自己開脫,表明那是不得已而為之。其實,孩子的說謊多半也是萬不得已。所以,當孩子拒不承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時,父母應(yīng)設(shè)法弄清楚他為何不能敢作敢當。如果是懼怕懲罰,我們務(wù)必幫助孩子打消這個顧慮,向他傳遞兩個信息:一是最好講真話、撒謊危害無窮;二是這一次他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因為每個人都會有失誤的時候,但即使做錯了事還是要誠實。告訴他,爸爸媽媽喜歡誠實的孩子,雖然爸爸媽媽不希望他做錯事,但更不希望他撒謊。鼓勵他主動承認錯誤、改邪歸正。
面對孩子的謊言,父母最好放下“訓(xùn)斥和懲罰”這個不利的武器,它只會讓孩子內(nèi)心深受折磨,進而加倍地運用撒謊這個工具、很快升級為謊言大師。所以,比較好的做法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設(shè)身處地理解他的行為,讓孩子知道,即便他說了謊,父母仍舊是愛他的,給他認錯的機會。如果孩子鼓起勇氣承認了自己的所作所為,父母應(yīng)在第一時間內(nèi)表揚他、相信他仍舊是個好孩子。被愛和信任鼓舞著,孩子會找到努力的方向。
但是,這并不是說絕對不使用懲罰手段。當孩子將小朋友抓傷,而且為了掩蓋事實真相嫁禍于人,父母就該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了:要讓他知道必須為此承擔責任、自食其果,比如免掉這個星期的麥當勞套餐或者推遲去動物園。
◎給孩子說實話的機會文弱的菲菲點子特別多,比如串通幾個小朋友躲在大門后,見膽子小的女孩來了從門后竄出,趁其不備大喝一聲,嚇得女孩哇哇大哭,隨后告訴老師這個主意是別人出的;或者抓一把沙子從身后塞進小伙伴的脖子里,然后臉不變色心不跳地說不是自己干的……菲菲在一次次出了餿點子之后,總是習(xí)慣地把它們歸咎于別的孩子,一臉的坦然似乎在說:這事與我無關(guān)。
如果你能肯定某件事一定是孩子干的,而他又有習(xí)慣性說謊的毛病,在向孩子提問之前你不妨先發(fā)制人,告訴他你猜到他十有八九會對你說謊,就像以往一樣,但這不是你希望看到的結(jié)果,所以你給他一次機會,允許他給你一個真實的說法,并給他幾分鐘時間準備。你看著表,時間一到,便開始發(fā)問。如此,孩子在開口之前就有了選擇,有可能進行一番心理較量,而不是沿著習(xí)慣的思維模式將說謊進行到底。(小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