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教師總量、提高教師質量的同時,對開展雙語教學的教師實行激勵機制是提高教師積極性、吸引更多教師進行雙語教學,從而保障雙語教師隊伍穩(wěn)定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舉措。
2 雙語教材更加多元化
陳昌文博士介紹,目前,全國各地使用的雙語教材從來源來說,可分為國外引進教材、自編教材和翻譯教材。自編教材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出版社組織編輯出版的教材;一類是市、區(qū)教研室組織編寫的教材;一類是各學校自編的教材。翻譯教材目前只有人教社的“英語版系列教材”,由目前中學生普遍使用的漢語版課本同步翻譯而成。
陳昌文認為,隨著雙語教學的發(fā)展,雙語教材建設的步伐也必將加快,就其發(fā)展趨勢來說,會出現(xiàn)以下特點:
一是進一步多元化。目前雖然引進、自編和翻譯的雙語教材已有不少,但如果按年級和學科劃分,則是非常有限的。特別是文科教材,由于沒有現(xiàn)成的教材可以引進,數(shù)量少之又少,甚至是空白。隨著雙語教學的推進,這些空白必然會被填補。雙語教學開展較多的自然、科學、信息技術、數(shù)學等學科,會出現(xiàn)多套的雙語教材。
二是各類教材的學科專業(yè)術語、表達法將日趨統(tǒng)一。隨著雙語教材種類的增多,特別是學科同類教材的多元化,學科專業(yè)術語及表達法的規(guī)范化呼聲將會越來越高,改編教材需要統(tǒng)一,自編、翻譯教材更需要統(tǒng)一,否則,勢必會影響學科知識的學習與交流。
三是自編教材、翻譯類的雙語教材將成為雙語教學教材的主流。由于引進教材存在版權等問題,特別是與我國現(xiàn)行中小學學科知識結構方面的差異,而中國歷史、中國地理諸學科更是沒有可引進的教材。這樣,和我國中小學現(xiàn)行知識結構相適應的自編、翻譯教材將越來受到青睞。
四是與高校接軌的雙語教材會增多。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蘭州大學等高校一些學科的雙語教學已經開展得很有成效。高校雙語教學的迅猛發(fā)展,必然對中小學雙語教學產生一定的導向性。編寫出版與大學雙語教材相連接的中小學雙語教材也是不可避免的。
高等院校:不可缺少的角色
面對目前一些地區(qū)和學校對雙語教育的熱情探索,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了行動,首要的就是為中小學雙語教育的開展培養(yǎng)合格的師資隊伍。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也是學校面向社會需求而作出的理性選擇。黑龍江省佳木斯大學教育系就于2000年開始招收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茖哟坞p語專業(yè)學生,并獲準于2003年招收本科生,以培養(yǎng)雙語幼兒教師為目標。
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系小學教育專業(yè)也于2002年開始招收小學教育專業(yè)雙語方向的本科生。
佳木斯大學教育系杜秀花教授向記者介紹,為了培養(yǎng)出合格的幼兒雙語師資,在雙語教學課程設置上,系里采取外語類科目、藝術類科目和教育心理類科目在學制期內平行開設,三條主線貫穿始終的策略。
其中,外語類科目有英語語音、英語口語、英語精讀、英語視聽說、公共外語等五門課,共651學時,占總學時的近30%;藝術類科目有舞蹈、樂理與視唱、鍵盤、聲樂、繪畫等五門課,共340學時,占總課時的約15%。
此外還開設幼兒舞蹈創(chuàng)編、聲樂、音樂與繪畫欣賞,即興伴奏等選修課,為有興趣加深藝術修養(yǎng)的學生提供機會;教育心理類科目16門,其中包括幼兒雙語教育原理。本科的課程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調整這三類科目的比例,并在選修課中形成相應的三個方向。
杜秀花教授介紹,三年來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這種課程設置基本上是合理和可行的,但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他們也總結出了一些經驗與教訓:
一是在任課教師的安排、協(xié)調和管理上,由于課程中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