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斯坦貝格認為,嫉妒感最早可能在學步前的嬰兒期就已出現(xiàn)。當孩子發(fā)現(xiàn)同齡人擁有的東西比自己更好、更多的時候,無論是成績、相貌、玩具、老師的表揚,甚至是家長的關(guān)注,他們內(nèi)心往往就會產(chǎn)生小小的嫉妒。作為家長,怎樣幫助孩子較好地疏導這種情緒呢?下面的幾個小妙招希望能夠?qū)议L有一些參考:
溝通的力量
當孩子產(chǎn)生嫉妒心理時,家長在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的同時,還可以坦率地讓他們知道大人也會嫉妒。例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爸爸上次參加公司的足球比賽,一直沒有上場機會。爸爸嫉妒那些比自己踢得好的人,但是卻不會因此而亂發(fā)脾氣或者感到難過,而是繼續(xù)努力,爭取和別人一樣優(yōu)秀。”這樣的溝通能使孩子明白嫉妒并不是只有自己才有的情緒,而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現(xiàn)方式。
贊美的聲音
家長可能注意不到,在談論其他孩子時一句無心的“誰誰越來越可愛了”,或者只是一個微笑、一個聳肩的動作,甚至抬一抬眉毛都可能被孩子解讀為“比較”。因此,當孩子們在一起時,家長一定要兼顧每一個孩子的感受,不要在稱贊這個孩子細心、成績好、懂事的時候批評那個孩子學習不好、淘氣等,應該看到不同孩子身上不同的優(yōu)點,分別給予贊美。
成長的眼光
產(chǎn)生嫉妒心理的孩子總是希望自己得到和他人同樣的待遇,此時,家長如果能夠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將會化嫉妒為動力。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千萬不要因?qū)Ψ降倪M步而暗自生氣,讓自己的情緒被他人所左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主動與對方溝通,向?qū)Ψ綄W習,建立好關(guān)系,就能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