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正直、善良、獨立、樂觀、堅持、包容……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出來的。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下,孩子更容易學會良好的接人待物的方式。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非常重要哦!
1.凡事言出必行,培養(yǎng)誠實。大年初一晚上,5歲的楠楠在日記本上寫下一句話:“說好帶我去海洋世界,卻沒帶我去。大人為什么總喜歡騙人呢。”許多家長也許認為:孩子小,答應的事情偶爾不做也沒關系。可總是這樣,孩子對家長失去信任,自己也可能變得不誠實,隨意許諾卻從不兌現(xiàn)。這樣的人走上社會,人際關系難免一塌糊涂。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不會騙他,而會說到做到。
2.忽視無理要求,培養(yǎng)正直。溺愛在隔代教育中屢見不 鮮。許多家長認為要最大限度滿足孩子的需要,不能虧待孩子,但不加分辨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容易養(yǎng)出沒有原則的“小霸王”。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家長要堅 決說“不”,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協(xié)。若孩子繼續(xù)試探,應讓孩子離開,讓他做別的事,并且重復說“不行”。才能培養(yǎng)出正直、有原則和底線的孩子。
3.體察他人感受,培養(yǎng)善良。“有媽媽在,你就別管了”這樣的話,相信不少家長都說過。大人的世界里充滿著辛苦和不易,爸媽總想讓孩子遠離這些人生的艱難,不想讓他們過早體察難處。但一個不了解別人感受的人,很難體諒他人,也談不上善良。所以,父母不妨讓孩子感受、體諒自己的辛苦,培養(yǎng)感恩之心。比如孩子睡前吵著要聽故事,可以告知自己很累,希望他自己睡。不妨問問孩子,“上次媽媽帶你去爬山,你累得走不動,都哭了。你當時的感受就是媽媽現(xiàn)在的感受。”懂得體察他人感受的孩子,才是善良的孩子。
4.家長適當放權,培養(yǎng)獨立。孩子慢慢長大,探究欲望和主宰意識也會增強。家長不妨適度給孩子一些權力,讓他自行選擇與誰交朋友、 抽屜和衣柜里放哪些東西,能讓他們比同齡人更快獨立,心理成長也更快。也有一些孩子對自己的權力似乎不太熱衷,家長要主動引導他們學會承擔責任,比如收拾 屋子、洗自己的飯碗等,在培養(yǎng)獨立意識的同時,還能培養(yǎng)責任感。
5.凡事始終如一,培養(yǎng)堅定。性格具有穩(wěn)定性,家長為人處世和對待孩子,也要做到始終如一。如果今天要求他們過馬路要看紅綠燈,明天卻拉著他們闖紅燈,就容易造成孩子的思維和判斷力出現(xiàn)混亂。久而久之,孩子就可能變得任性、沒毅力、不守規(guī)矩,這其實是家長自己釀成的苦果。
6.心平氣和溝通,培養(yǎng)包容。準備一大桌子菜,孩子卻一口不吃;困得睜不開眼,孩子還是吵著陪他玩。養(yǎng)孩子最需耐心,只有心平氣和地對他們,這種態(tài)度才 能潛移默化成孩子性格的一部分,養(yǎng)出一個有包容心的孩子。而包容是現(xiàn)代人最缺乏的性格之一。當然,人的耐心有限,家長也可以讓孩子承受必要的忍耐和等待。 比如可以告訴他們,爸爸正在處理很重要的公事,等做完了才能好好陪他組裝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