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沒有感恩的心,通常受幾個因素的影響。
第一,認知因素。俗話說“知恩圖報”,只有知道了別人對自己的付出和關愛,才會產(chǎn)生報恩的意識。如果意識不到別人的付出,怎么可能產(chǎn)生感恩之心呢?
第二,要親身體驗。光知道父母給我吃,給我用,如果體驗不到關懷和愛等情感,認為那就是父母的義務,也不會產(chǎn)生感恩的心。第三,感恩的想法是否受到過鼓勵。許多小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時候,父母往往說“你把書讀好就行了”、“孩子你不用這樣”……這就把孩子自發(fā)的感恩之心給扼殺掉了。
第四,家庭和社會氛圍的影響。做父母的如果不關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就會模仿父母。
絕大多數(shù)人都把目光盯在有地位、有財富的人身上,卻忽視了有愛心的人。如果一個成功的人不思回報,那對社會來說是一種悲哀。要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心,首先要讓孩子體驗一下辛苦,F(xiàn)在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開,總是覺得這個世界欠他的,就是因為從小習慣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無條件地滿足了,他就認為別人的給予都是應該的,也就不懂得感恩。
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心,要從身邊的人學起,老師、家長都要以身作則,對上一代的付出表達感激之情。
□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