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弱”一點,兒子就會強;媽媽太能干,兒女往往變得無能。
讓兒子“照顧”自己
兒子上二年級的那個盛夏。一天,盧勤下班回到家,兒子興沖沖地端上一杯茶:“媽媽您喝茶。” 茶已經(jīng)涼了,盧勤的胃不好,不能喝涼茶,但她還是一飲而盡,然后很享受地說:“太好了,我正渴呢。有兒子就是不一樣!如果茶再熱一點兒就更好了。”第二天下班,她享受到兒子沏的一杯熱茶。
李悅從小是女孩子堆里唯一的男子漢,因為盧勤的兄弟姐妹除她之外,生的都是女孩子。盧勤總鼓勵兒子要多幫助姐姐妹妹。表親們團聚,女孩子一遇到事就找李悅幫忙,李悅因此有很多照顧女孩子的機會,他從小就是這個家族的“小大男人”,照顧姐姐妹妹的時候,兒子特別有成就感。平常家里都是爸爸做飯。李悅上四年級時,一天,他爸爸要出差,盧勤有意做出為難的樣子說:“這可怎么辦哪?你爸出了差,我下班還要趕回家做飯。”兒子拍著胸脯神氣地說:“爸爸不在,還有我呢!”盧勤馬上現(xiàn)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哦,對!對!還有你,你也是個男子漢!”
第二天,李悅放學后早早地回到家,炒好兩個菜,放在盤子里,還用碗扣上。盧勤一回到家,兒子馬上說:“媽媽,您快去洗手,我給您盛飯去!” 盧勤“聽話”地洗好手,坐在飯桌前。兒子盛來米飯,盧勤大口大口吃起來。兒子看著媽媽問:“味道怎么樣?” “味道好極了!”盧勤說。“和我爸做的菜比怎么樣?”兒子又問。“比你爸強多了!”盧勤夸張地說。經(jīng)這一激勵,李悅一有機會就搶著給全家做飯,天長日久,他竟練出了一手好廚藝。
兒子到清華大學上學了,長得壯壯實實。每次兒子陪媽媽出去買東西,媽媽甩著兩手優(yōu)哉游哉地走,兒子則拎著大包小包在后面跟著,當媽媽的一副自豪的樣兒——“有兒子和沒兒子就是不一樣!”
母親看似無心、實則有意的引導,讓兒子從小就有了男子漢的責任感。每每看到媽媽做事情費勁兒,他都會說:“讓我來。”在他眼里,照顧媽媽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
有主見的小男子漢
盧勤認為,善于替別人著想的孩子,自然會是有主見的孩子;孩子的責任心一旦建立起來,做父母的就會很省心,因為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自會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用不著大人操心。
李銳從小興趣廣泛,一會兒學二胡,一會兒又去報了捏泥班、繪畫班、軍樂班。盧勤對兒子的“不務正業(yè)”有點兒擔心,兒子卻說:“媽,你甭操心,我的事兒我自己會拿主意。有苦我自己撐,有淚我自己擦。”
兒子上初中時,盧勤去兒子學校,老師們和她很熟絡。班主任老師對盧勤說:“你兒子最近很苦惱,他喜歡上了班里的一個女生。這個女生很漂亮,學習也非常好,可是人家不理他。” 盧勤沒有當面跟兒子說這件事,她寫了一張字條給兒子:“一個國家強大了,別的國家才來和她建交;一個人強大了,別人才會對你友好;一個男人強大了,好的女人才會來找你。” 看了媽媽的字條,兒子頓時醒悟,他從苦惱中解脫出來了,將全部精力投放在學習上。
給孩子愛,還要教孩子施予愛
一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