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勵常常比懲罰更有效(2)
媽咪愛嬰網(wǎng) www.ideagreen.cn 2007年05月11日 21:34:54
>獎勵的力量超乎我們的想像。我們都知道,馬戲團的動物就是被強化訓練出來的,F(xiàn)在,人們通過巧妙運用獎勵的方法,甚至教會動物去完成實際上應該由人類完成的高級技藝。在美國,一只鴿子學會了如何檢查流水線上移動的半導體零件。它能仔細檢查每一個經(jīng)過眼前的零件,把有缺損的零件從傳送帶上叼銜出來,為此這只鴿子能夠得到一小把麥子作為獎賞。這些成本低廉的麥子,就能保證這只勤勞的鴿子整天端坐車間,全神貫注地工作。
獎勵無所不在。其實,我們整個社會都是建立在某種獎勵強化的體系上。作為成年人,我們每天工作,在同末或者月末,獲得工資報酬;勛章頒給勇敢的士兵;紀念獎杯給成功的人士。回報使負責任的努力變得值得,這就是成人世界運轉(zhuǎn)的方式。不幸的是,很多父母本能地不愿使用獎勵的方法,可能他們把獎勵看在了“溺愛”或者“賄賂”什么的。這跟我們的文化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東方人號稱情感含蓄,稱贊是不肯輕易出口的,怕表揚了會讓孩子驕傲。這樣做非常遺憾,我們最成功的教育手段之一,因為一種觀念上的誤解而被大大忽視了。想像一下,某一天,當爸爸下班回家,孩子幫爸爸把拖鞋拿過來。爸爸高興地說:“哇!今天寶寶這么乖呀,把爸爸的拖鞋都拿好了。謝謝!”爸爸于是親了親他。第二天,當爸爸回家時,孩子又幫他把拖鞋拿過來了。寶寶偶爾拿拖鞋的行為,因為爸爸的稱贊而被強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最好不要吝嗇自己的稱贊和獎勵。當孩子自動做了某件事情,比如你洗盤子、倒垃圾,請給他們恰當?shù)姆Q贊,給我他們精神上的鼓勵,這些鼓勵對鞏固孩子良好的行為非常有效。獎勵就是那么神奇,遠比懲罰和威脅更為有效。當然,隨心所欲的獎勵不會令你達到目的,很有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要讓獎勵式的強化方法取得全部效果,必須遵守若干具體的原則。原則1:獎賞必須迅速給予父母經(jīng)常會做一些長期性的許諾,這種獎賞的方法是錯誤的,很少能夠取得成功。對一個9歲的孩子承諾,如果他今后努力學習,16歲時可以得到一輛汽車,這種獎勵通常不會開花結(jié)果。對2、3年級的孩子許諾明年夏天去外婆家旅行,以換取他們今年1年的良好行為,他們根本不會受這種誘惑的影響而變得聽話。如果瑪莉7月份保持房間整潔的話,她在圣誕節(jié)會被獎勵一個新的洋娃娃,這樣做也不能令人滿意。大多數(shù)孩子既沒有那份智力,也沒有那么成熟,能夠在心中日復一日地記住一個長期的目標。動物的實驗證明,迅速給予獎品比遲給獎品有效得多。獎賞應該在行動發(fā)生后大約兩秒鐘內(nèi)做出。如果有1塊奶糖正等在終點的話,一只老鼠會更快認識迷宮中的道路,比過5秒鐘以后再放糖要有效得多。雖然孩子們比動物能忍耐更長的時間,但是獎勵的效力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明顯減弱。原則2:獎品不一定是物質(zhì)的任何回報,如果一個人認為是值得爭取的,都可以用來強化他的行為。對動物來說,最明顯的獎勵是那些能夠滿足它們生理需要的東西,但對人類來說,有著比生理需要更高層次的心理需要。有時候精神上的獎勵比物質(zhì)獎勵更為有效。例如,一些孩子更愿意得到一句真誠的贊美,尤其是大人當著其他孩子的面表示贊許。這常常比10美元的鈔票更有激勵的效果。許多孩子和成人一樣,對別人想些什么和說些什么有著敏感的興趣。因此,口頭獎勵常常成為對人類行為最強烈的激勵力量?洫剳撠灤└改概c孩子關系的全部。很多父母已經(jīng)習慣于頻繁使用“不要”這個詞,一生中,他們會將上百萬個“不要”強行塞進孩子的耳朵。其實,當孩子做出自己所期待的行為時,父母應該及時地獎勵和夸獎孩子。原則3:獎勵不能濫用在一些家庭里,父母會發(fā)現(xiàn)獎勵失去了作用。他們抱怨說:“每次我的孩子做了我們要求的事情,我們總會獎勵他,可為什么獎勵越來越不靈了呢?”仔細想想,有沒有家長濫用物質(zhì)獎勵的疑問值得我們注意。如果父母在孩子第做一件事情之后都給予物質(zhì)獎勵,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