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甚至會以為爸爸媽媽真的對自己冷酷無情。
正確的批評方法:既然孩子已經(jīng)得到了教訓,在不危及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就讓事實經(jīng)驗來教會他們?nèi)绾?#8220;吃一塹,長一智”吧。如果你擔心孩子不接受教訓會一直吃虧,就應該用積極正面的方式引導寶寶自己給自己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不必強求寶寶的答案與自己完全一致,只要他們能從這次的挫折中得到一點點啟示,那就是父母的一次巨大成功。
隨便貼標簽
媽媽帶著三歲的寶寶到超市購物。寶寶看到糖果,哭咧咧地纏著媽媽非買不可。母親經(jīng)不住周圍人群投來的目光,聲色俱厲地警告,“沒人喜歡愛哭鬼!”
寶寶對這句話的理解:當父母在無 意之間給孩子“貼標簽、下定義”的時候,很容易被孩子理解為,自己就是這樣一種人,平時給人的印象就是如此。這對寶寶來說絕對是一種錯誤的負面暗示,對他們的性格塑造有很大的影響。
正確的批評方法:定義孩子的行為,切勿把孩子的人格也涵蓋進去,同時別忘了告訴孩子正確的行為方式。如,“不許哭!愛哭鬼才那樣耍賴。對我哭鬧沒有用,想要什么就好好說話。”然后,指導孩子如何禮貌地說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當然,父母并非一定要做出讓步,你只需要讓孩子知道,只有他表現(xiàn)好,你才會考慮他的要求。
羞辱
媽媽要求四歲的兒子好好和幼兒園的小朋友相處,結(jié)果他卻把別的小朋友給推倒了。又驚又怒之下,媽媽搖著頭對兒子說,“你實在太讓我失望了!”
寶寶對這句話的理解:“失望”這類的字眼對寶寶來說意味著“媽媽不喜歡我,她寧可不要我。”一旦寶寶認為自己的存在不被期待,在成長過程中就容易迷失自我,不懂得如何面對自己的真實想法。有些孩子甚至會自暴自棄,任由別人來左右自己的前途。
正確的批評方法:幫助孩子進行換位思考,從而指出正確的行為方式。我們可以問,“如果冰冰推你的話,你會有什么感覺?會生氣,對吧。那么如果你想玩冰冰正在玩的玩具應該怎么說?”引導孩子說出正確答案以后,再向他慢慢解釋,如果對別人不友善,就會失去朋友的道理。
比較
鄰居七歲的女兒非常整潔,自己四歲的女兒卻是個邋遢大王。第N次幫她收拾好房間后,媽媽終于忍不住埋怨起來。“人家云云姐姐總是能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得整整齊齊,你怎么就連人家一半也趕不上呢!”
寶寶對這句話的理解:總當著孩子的面拿他和別的孩子比較非但無益,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因為父母的話明確地告訴孩子——你不如別人。這不但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還會加重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小家伙甚至會懷疑,為什么無論我做什么事,爸爸媽媽都不滿意呢?也許他們就是不喜歡我吧。
正確的批評方法:與其恨其不爭,不如給孩子多些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