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上面那個爸爸“大鵬展翅”的動作,可以在平地上和孩子一起去仿照著做,給孩子立的規(guī)矩可以是:規(guī)定時間之內,手不能放下來;蛘甙职趾硞口號的時候,孩子從飛的動作,要還原成立正的動作,諸如此類。
我們要始終記得,讀繪本不是我們的目的,是我們用來和孩子溝通的工具。
在這樣輕松的親子互動當中,孩子感受到父親的力量,對力量的控制。這就是規(guī)矩建立的前提。
NO.3《大衛(wèi),不可以》,在哈哈大笑中消化平日里的壞情緒,學習理解并遵守規(guī)矩啟發(fā)孩子,獅子為什么笑了呢?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
成人的世界固然是規(guī)則的世界,然而,規(guī)矩的立意之本是遵循善意的。因此,爸爸媽媽別忘了鼓勵孩子像大獅子一樣,不論遇到什么誤會和不公,都要堅持,別害怕,霧霾總會被陽光沖破。
在這個繪本基礎上,我還想額外對父母說兩句。
父母平日里給孩子立規(guī)矩,但并不代表規(guī)矩一定是一成不變的,正如圖書館為了獅子可以進行規(guī)則上的調整一樣。
比如在特殊情況下,也可給孩子一些例外的獎賞。
一般我不允許我家開心吃冰淇淋。可是帶她去哈爾濱的時候,那里有一家冰淇淋特別出名,我允許她吃了,但是告訴她,是因為我們處于不同的情況下。不過回到家,還是不能吃的。
而且,孩子的成長階段不同,規(guī)矩也需要有調整。因為我們必須要記得,規(guī)矩的設定,不是為了限制孩子,讓孩子來恨父母的,而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什么事情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做,學習把握分寸和尺度,以便更好地調整自己和適應社會。
比如,大衛(wèi)站在凳子上,想要去夠餅干桶的這個畫面:
“寶貝,小哥哥在干嗎呀?”
“他去拿餅干桶。”
“你看,他夠得著嗎?”
“夠不著”
“那夠不著怎么辦?要是你也夠不著一個東西,你怎么辦呀?”
“我有辦法了,我搬個凳子!”
“好!可是,你看到?jīng)]有,大衛(wèi)這樣子,危險不危險呀?”
孩子也許說危險,也許是搖頭。父母這是可以鼓勵孩子:“來,咱們去搬個椅子,你也試試。”
這樣,就從繪本閱讀,進入了角色扮演、進入情境中去思考的階段了。然后,父母引導,原來通過椅子也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的。 于是,答案揭曉:寶貝,以后要是你想要什么東西,先要跟爸爸媽媽說。
這樣整個過程中,孩子懂得了,可以爬高,但是要保護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使用工具;想要一樣東西,可以有很多中方式:比如自己獲。蛔约耗芰τ邢薜臅r候,借助工具;工具也不行的時候,要向身邊的人求助。另外,有需求可以直接跟父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