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cho 我在公共場合教孩子的過程,從不因其它人的眼光而退縮,我需要其它社會人士的體諒與支持,也許偶爾我的聲量大一點,也許孩子的哭聲干擾了你,也許我們阻礙了你的去路,但為了這孩子的基本個性塑造,請你暫時忍一忍吧。 以哭鬧和耍賴來對付父母的孩子日漸增多,常在公共場所看見因孩子哭鬧耍賴而無奈屈服的父母。孩子們可以用這個方法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如在游樂場再多待一會,多吃一支冰淇淋,把想要的玩具或物品帶回家。 依我看,除了溺愛孩子這個理由之外,現(xiàn)代父母會屈服于孩子的另一個原因是:怕別人的眼光。他們擔(dān)心別人會認(rèn)為自己管教孩子不力,也擔(dān)心別人看到孩子在地上打滾的野蠻樣子,更擔(dān)心因孩子的行為阻礙了或打擾了別人。 因為這樣,父母們會先把原則放下,先縱容孩子這一次,對自己說:“下一次再來堅持原則吧。”可是孩子卻會從這一次的經(jīng)驗學(xué)習(xí)到一個原則:只要我大鬧一番,我要什么都會得到。這樣惡性循環(huán)下去,做父母的在公共場合會越來越無法控制自己的孩子。 因此,從阿為會走路開始,我們就開始教育他,在某些地方,如餐廳、別人的家里,你可以走動,但手不可以動任何物品,在購物中心的玩具部,你可以動任何物品,但不可以把東西拿回家。 因阿為的個性較平和,這樣的訓(xùn)練很見效,偶爾他也會有想拿走喜愛的玩具的時候,但只要我告訴他:“這些是別人的,我們不可以拿。”他就會乖乖放回去。對他偶有的“紅了眼睛”現(xiàn)象,我雖不忍,卻也堅持,因為我知道一個堅守原則的母親才能讓孩子又敬又畏。 做父母的可以接受孩子的挑戰(zhàn),但只在知識和道理上,塑造孩子的個性和良好行為方面,我堅持不受任何挑戰(zhàn)。 當(dāng)然,我從不再因其它人的眼光而退縮,我在公共場合教孩子的過程,我需要其它社會人士的體諒與支持,也許偶爾我的聲量大一點,也許孩子的哭聲干擾了你,也許我們阻礙了你的去路,但為了這孩子的基本個性塑造,請你暫時忍一忍吧。 我認(rèn)為這是每一個人的社會責(zé)任。每次我在公共場合見到與孩子僵持不下的母親,我都會以諒解的笑容給她鼓勵、打氣。本來嘛,原則的實行是要從家里到公共場合都一樣的,怎么可以到了公共場合就變樣呢? 我有一個很絕的朋友,有一天她與丈夫帶18個月大的兒子到購物中心,被婆婆溺愛過度的兒子居然因為父母說要回家了而在原地打滾嚎哭起來。這個孩子的經(jīng)驗是:在婆婆家,只要我這樣做,我要天上的星星婆婆都可為我摘下來;求什么得什么,絕不落空。 可是我的朋友才不這么容易被這小子打敗,她也不生氣,用平和的聲調(diào)問:“媽媽要走啦,你要不要娘?”到底能哭多久?孩子不理,依舊躺在地上踢腳撕開喉嚨哭。這兩夫妻看了就轉(zhuǎn)身走了,到一個隱秘的地方看著孩子,想知道孩子到底能哭多久。 孩子的哭聲越來越小,但不到5分鐘已圍了十幾個人來看這獨自在廣場中央哭泣的小孩,都在議論紛紛:“哎唷,這是誰的小孩呀?哪有這樣的父母把小孩丟在這里哭,自己卻連人影也不見的呀?” “哦,這是我們的小孩!倍阍谌巳憾牙锏呐笥堰@樣答:“我們只是想看看他能哭多久! 這些圍觀的人無不瞠目結(jié)舌。 “如果不是購物中心的守衛(wèi)來把他抱起,我們怕要到守衛(wèi)室去認(rèn)人很麻煩才會現(xiàn)身!迸笥颜f:“前后才10分鐘,我們還想知道他會哭多久才肯起身呢! 這大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