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些孩子來說,需要幫助他們對幼兒園樹立一種積極態(tài)度,因為幼兒園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zhàn)──離開媽媽,結(jié)交新朋友等。不管孩子是開始上幼兒園,還是上學前班,這里向您介紹7種幫助孩子面對這些挑戰(zhàn)的方法。
1.注意守時
小孩子不容易做到處處守時,但家長還是應(yīng)該付出特別的努力,以保證讓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日子里準時到園。古特曼(《充滿愛意的家長規(guī)則指南》一書的作者)指出:“如果其他孩子早已到班里并開始玩各種活動,小孩子就會感到自己是個局外人。”
戴安娜·馬克斯,紐約一位3歲孩子的母親發(fā)現(xiàn),如果班里的孩子已在活動,她的兒子約翰就難于走進班里!叭绻覀冊缫稽c兒到園,他就很容易進去!痹谀切┦购⒆印案叨取焙π叩娜兆樱热缑繉W期的開始,假期或生病后第一天上幼兒園時,尤其如此。
離園時,準時接孩子也同樣重要。當別的孩子歡快地享受著與家長一天中的重聚時,您讓自己年幼的孩子孤獨地等待您,確實不是一種好狀況,這會引起孩子上幼兒園時的焦慮,因為這對他來說,是冒著失去您或被您丟棄的危險。馬塞諸薩州的一位4歲孩子的母親蘇珊?施瓦茨說:“我的女兒最恨我遲到了。”有一次,她太急于奔向幼兒園接孩子,結(jié)果收到一個超速罰單。當她到幼兒園時,女兒正在哭泣:“你是最后的媽媽!”施瓦茨已不愿再提及被罰的事,但那次的經(jīng)驗告訴她,推遲工作日程是值得的。如果你因沒有推遲工作日程安排,接孩子遲到了,那么就要向孩子道歉,并讓孩子講出他的感受,因為孩子若把那時體驗到的害怕和怨恨封閉起來。就會積存更大的隱患。
2.知道何時走開
兒童開始幼兒園生活的一項主要“課程”是學會在班里感到安全,雖然他們離開了父母或照看他們的人。家長可以通過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來幫助孩子做到這一點,因為孩子的害怕往往是由家長的情緒感染的。如果你表示出擔心,那么孩子就會認定幼兒園不是安全或好玩的地方。
一般來說,家長在老師建議離開時最好立刻離開。“那是在兒子威利上幼兒園第一年的感恩節(jié)休假后,我發(fā)現(xiàn)要做到這一點有多么難。當我要離開的時候,他哭得那么厲害,以至我堅持要留下來直到他平靜下來為止。最后,還是他的老師幫我解了圍。她溫和地把我引出門,承諾說如果我離開威利,他會很快停止哭泣。我半信半疑,站在教室外豎起耳朵聽著。的確,當老師建議他幫老師做游戲用的錢幣后10秒鐘,哭聲停止了。”歐麗維說,“如果孩子在哭,你想走開是不太容易,但是應(yīng)該相信老師。這是一次讓孩子與老師契合在一起,并使他認識到老師是保證他安全的另外一個人的機會!
3.與老師合作
如果一個孩子在幼兒園生活得不順利,人們自然而然地要責怪老師。但是,即使問題真的在于老師,責備也只會令他們反感。你責備他們就等于將他們推向防御狀態(tài)。古特曼提出:“相反,你應(yīng)該以一種非威脅的方法說你關(guān)切著孩子,并詢問你們怎樣才能一起把問題解決好。當老師們看到家長關(guān)心著孩子,并對問題感興趣時,他們會有積極的感受,不要數(shù)落老師,也不要指教他們。”老師們還發(fā)現(xiàn),如果家長把有關(guān)孩子在幼兒園的感受的信息提醒給他們,會對老師的教育有所幫助。比如,有些孩子如果被人打或受到了取笑,當時在幼兒園會表現(xiàn)出忍讓,但當回到家里就會哭訴出來。這會對老師掌握實情有所幫助。
此外,歐麗維還提出,對孩子在家里表現(xiàn)出的所有信息應(yīng)給以警覺,因為這些信息也影響孩子的感受──其中不單是在家里的大事情,如生病,而且更多的是普遍問題,像失眠或做噩夢。這樣,老師才能將事情的前后聯(lián)系起來,理解兒童的消極心境或行為,并進一步幫助孩子擺脫糟糕的狀況。例如,伊麗莎白因為爸爸出差忙生意而感到心情不快,她的老師建議她做一個“爸爸,歡迎回家”的卡片,這就使她對那種情境的看法與感受向快樂的方向轉(zhuǎn)化。
4.介入幼兒園活動
如果日程安排允許的話,你不妨在教室里幫老師做些事情,參加班里的籌款活動,閱讀幼兒園的信息報。你的介入會讓孩子知道他的幼兒園也是你生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