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天別穿這鞋子到幼兒園了!
聽他的語氣,說明他已經(jīng)接受了老師的建議。媽媽意識到,這時候,如果帶著責(zé)怪的意思說:“你看嘛,我對你說的話你不聽,老師批評了吧?老師跟媽媽說得一樣吧?”就未免太過份了吧,孩子一定會很沮喪,說不定還會掀起相互間的新一輪對抗。這時候,媽媽應(yīng)該做的是——
總結(jié)事件的積極意義
媽媽說:“笛笛,你一定也感覺到這鞋子的底很硬了,是吧?”
笛笛點點頭。
媽媽接著說:“如果在滑梯上,一個小朋友在笛笛下面,這鞋撞到他,他一定會痛得哭起來吧?”
“他這樣,啊——啊——”笛笛學(xué)那個孩子哭,他仿佛看見了那個孩子在哭。
“而且,媽媽告訴你,這鞋子只是看起來像黑貓警長的鞋子,可它不是,黑貓警長的鞋子是皮做的,穿在腳上很舒服,你這鞋子是橡膠做的,是下雨天穿的,所以穿起來跑不快。”
“黑貓警長的鞋子為什么是皮做的呀?”
媽媽繼續(xù)回答……
最后,媽媽說:“笛笛今天真不錯,明白了雨靴是下雨天穿的,所以,今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媽媽要多講一個故事。”
笛笛很高興。
當(dāng)孩子已經(jīng)意識到,或者改正了自己的錯誤之后,家長一定要對孩子提出表揚,然后做出一個獎勵性的表示,例如讓他多玩一會兒,或者給予特殊的關(guān)照。強化正面行為,正是為了阻止負(fù)面行為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