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媽媽
前兩天為了該不該讓嘟嘟自己吃飯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嘟爸跟我媽又你來我往的交起鋒來,我媽覺得讓孩子自己吃飯是多此一舉,反正她早晚也會自己吃,我當(dāng)時覺得特別煩,就嚷嚷了一句“嫌我們煩,明天我們就搬走!,話一出口我也有些后悔,畢竟我哥住院以后,我媽心情一直不太好,畢竟嘟爸做事也有欠周到的地方,畢竟我不該在她最傷心的時候,再給她撒一把鹽,況且一直是我媽幫我們看嘟嘟,解決了我們多少后顧之憂。果然吃完飯我媽也沒看電視,收拾完畢就出去散心去了,回來后甚至連嘟嘟都沒理。第二天,我主動找茬跟她說話,可我媽還是不太愛理我,我知道她真的生氣了。我多想對她說一聲“對不起”,甚至象港臺電影里演的那樣摟著她的脖子,對她說一句“媽媽,我愛你”,可是由于中國人的矜持和自己的那點自尊,讓我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第三天,我見我媽的臉色好了許多,因此故作輕松的用手指在她臉上輕輕了劃了一下說“啊?還生氣呢?”至此整個事件算結(jié)束了!
母親是那種很樸素的人,一件襯衫破了又補,補了又破穿了有近二十年,其實我們也并不是不給母親買衣服,可母親總以“我又不常出去,穿不著。”,或者是“我看你穿得合不合適?你穿吧!彼源蠖鄶(shù)的衣服買回家竟成了擺設(shè),其實母親應(yīng)該屬于那種很漂亮的女人,尤其是那雙眼睛很有神采,因此我也曾對她說“您要是穿上一身漂亮衣服,再把頭發(fā)做一做,再蹬上雙皮鞋,噠、噠、噠,您就看這回頭率吧。”可無論怎么加以“利誘”,母親還是母親,決不會為了一點回頭率,而穿紅的襖,花的衣。因而我也就不太愛給母親買衣服了,除了過節(jié)或者是母親過生日,總之得找個名堂!
有一句話叫做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貴,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有了嘟嘟以后我才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每天她的吃喝拉撒睡成了我生命中的頭等大事,她的一顰一笑都牽動著我的心,哭了要哄,高興了要逗,生病了要著急,還得侍候吃,侍候穿,拉了尿了要收拾,真的也可以說是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她養(yǎng)大?粗惶焯扉L大,從咿呀學(xué)語到蹣跚學(xué)步,甚至能蹦出幾個英語單詞,甚至輕輕松松的上下臺階,看著她對你微笑,看著她向你張開雙臂,所有這一些都讓我感到無比的快樂,我仿佛看到了29年前母親看我的那充滿慈愛與期待的眼神,我又有什么理由再去傷媽媽的心呢?
曾經(jīng)一直以為我跟母親的感情很平常,小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住在姥姥家,也許是因為太老實、太沉默的緣故,每到周末母親去姥姥家接我,我總是徑直走到母親身邊,看看母親帶沒帶什么好吃的,然后就又徑直走開了。長大一些我便認(rèn)為母親喜歡我不如喜歡哥哥,比如每次做飯母親總是問哥哥想吃什么,卻極少問我,母親說那是因為我不挑食的緣故。比如小時候每次跟母親出去遛彎,碰到認(rèn)識的叔叔阿姨總要夸獎我一句:喲,長這么高了。而母親總是很客氣的說道:光長個兒了,傻乎乎的。那一刻在我的心里總會升出一絲隱隱的自卑來。甚至當(dāng)有一次母親告訴我,生哥哥的時候是坐三輪車去的,而生我的時候卻是走著去的,我都認(rèn)為這是母親不喜歡我的象征,似乎我總能為自己找到許多類似的理由。也許在這個重男輕女的社會中,母親也不能免俗吧,我這樣安慰自己。
其實,我也知道我是母親生、母親養(yǎng),無論什么也割不斷我和母親之間的血緣深情,但也許是因為自己太平凡、太不聰明、太不漂亮的緣故,就象路邊的一株小草永遠不為世人所知,因此我總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重視,得到母親多些、再多些的愛撫,盡管母親給我的愛已經(jīng)夠多。終于有一天我忍不住問母親:為什么生我的時候要走著去。母親微笑著說,那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