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沖天的狀態(tài),而根本聽不到她到底喊了些什么!
20~30秒:情勢評估
用幾秒鐘時間想清楚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這對你非常重要。
我聽過一個朋友的故事:她2歲的兒子有一次用紫色的水彩筆在客廳中間畫了一條粗粗的線。這條線穿過朋友心愛的地毯,爬過她剛剛洗干凈的沙發(fā)罩。“我當時氣極了,盛怒之下甚至撅斷了兒子的筆!迸笥鸦貞浾f,“而孩子當時看我的眼神卻充滿了驚訝和無辜,似乎根本不能理解我為什么這么生氣!笔虑檫^后很久這位母親才發(fā)現(xiàn),兒子當時之所以那樣做是在模仿他剛看完的圖畫書——《我有一支紫蠟筆》。在小男孩看來,他所做的是一件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事!拔耶敃r要能冷靜地想想就能早發(fā)現(xiàn)這個事實了!芭笥押蠡跓o比。
早發(fā)現(xiàn)這個事實當然并不能挽救漂亮的地毯,但卻能完全改變你看問題的角度。
可是怎么能夠讓自己的頭腦保持足夠清醒,來對事件做出準確的判斷呢?我們來假設(shè)這樣一個場面:你無意中發(fā)現(xiàn)孩子在撒謊。那一刻你的第一反應(yīng)是:這已經(jīng)是他第4次撒謊了,隨后你想到他今后會成為一個不誠實的孩子,他會習慣于欺騙和編造,他長大了會因此遭人唾棄……你越想越生氣,越生氣想得越多,終于你抬手給了孩子一巴掌。
所以,你一定努力使自己只考慮事情本身,而不要去想孩子過去做過些什么或者將來會有什么影響,這樣做只能讓怒火越燒越高。
除了冷靜地了解“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你還要弄清楚“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開始蠻不講理地吵鬧有時只是因為他覺得餓了,而6歲的孩子拒絕吃早餐可能是因為他昨天晚上睡得不夠。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應(yīng)該問問自己該做些什么來防止同樣情況再次發(fā)生——比如嘗試調(diào)整一下孩子的作息時間,而不是對孩子嚴厲地訓斥——“我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其實對小孩子來說,有的事情你說一百遍也不管用,你需要重復,再重復。
30~40秒:對孩子說什么?
“我數(shù)到三,你把手里的東西放下!”“不許在墻上畫畫!鳖愃七@樣的話,不管你說得再聲色俱厲,其作用也只是讓孩子覺得他被迫做了什么,而無法讓他學會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所以,更有效些的方式是告訴孩子你為什么不允許他那樣做以及他那樣做會導致什么后果——比如彩筆在墻上畫的道子就再也擦不掉了。
解釋緣由的時候,你的語言要盡量簡潔——孩子越小,你就要說得越簡單。你要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孩子除了需要了解自己做錯了什么,他還得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我們一般都不畫在墻上,而是畫在紙上。”或者是“你不能再吃巧克力了,因為你今天已經(jīng)吃得太多了。不過你可以吃個蘋果。”
說完這些,你就該就此打住。讓這件事這樣過去吧。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簡單的話往往容易給他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而說得太多反而讓你想傳達的信息變得模糊和容易忘記。
“如果孩子拒絕聽話或者堅決反對怎么辦?”——那就另找時間再跟他談,那時大家的心情可能都會比較好。
40~50秒:需要給孩子留個教訓嗎?
有的父母認為處罰對管孩子非常重要,但專家們卻不同意,認為處罰只有在你所有的解釋和說服都不管用的情況下才需要,而這種情況其實很少見。通常,你只要把孩子手里的巧克力拿走,同時告訴他:“今天不可以再吃巧克力了!本湍苓_到目的了。而所謂要給孩子留個教訓或者讓他長點記性的處罰方式都沒有必要。如果孩子在客廳里扔球,你只要把球拿走就行了,而不需要再處罰他。如果孩子觸犯的是一些你認為很重要的原則,那么你可以換個大家都比較心平氣和的時間再跟孩子談。
只有某些特殊的情況你需要給孩子一點小小的處罰,比如孩子故意犯錯,并且對你明確的制止毫不理會。而最有效的處罰就是讓孩子嘗到他的不聽話的行為的直接后果——比如他打了小伙伴,那么他就不能再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了。
50~60秒:強化效果
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