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秒鐘媽媽息怒紀律法則
60秒之前,孩子第N次犯錯;
60秒之內(nèi),聽不到哭鬧,聞不到硝煙;
60秒之后,媽媽不再生氣,孩子乖乖聽話,這是個魔法嗎?
不,這只是我們送給媽媽們的一個管孩子的好辦法。
兩歲的兒子用你的口紅在墻上畫了比武的小人兒;在你第五次重申“今天不許吃巧克力”之后,4歲的女兒依舊掀開了她的糖盒子;你在孩子5歲生日那天發(fā)現(xiàn)他學會了撒謊……“那一個瞬間,我覺得自己肺都快炸了!”我的朋友這樣描述她當時的感受。和她一樣,很多母親的第一反應是雷霆大怒,而發(fā)作之后的結果往往是媽媽筋疲力盡,孩子無比委屈,最后兩個人抱在一起,都哭得挺傷心。然后呢?然后就是你懊悔、道歉,第101次下決心——要鎮(zhèn)定,對孩子要有耐心。
所以你需要一種方法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你需要知道當孩子再次挑戰(zhàn)你的家規(guī)或者將自己的健康安全視作兒戲,你正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什么。
所以,請仔細閱讀下面這個60秒紀律法則。
能夠做到下面的6個步驟并不簡單,需要你付出很多的努力。比如要了解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時鍛煉自己的自制力。其實,規(guī)范孩子行為的目的不是讓他不往地上扔蛋糕,不在墻上亂涂亂畫那么簡單,而是在向他傳遞你的價值觀,并且讓孩子學會像你那樣自律?倓t:狀況發(fā)生時,你首先應該關注的不是孩子犯了什么錯誤而是自己應該做出什么回應。
期待值:你不再大動肝火,孩子會清楚知道自己犯錯的后果,你可以準確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希望是什么。
做法:只需要做到以下6步:
0~10秒:快速反應
你的第一反應應該是趕快把口紅拿走,把兩個扭打在一起的小孩分開,把兒子從窗臺上抱下來……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你應該馬上采取行動進行干涉,而不是站在那里大聲喊“停!”然后等待孩子服從你的命令。
“安全第一”是與孩子相處的首要原則,任何情況都不例外。所以如果孩子的違規(guī)行為危及他的安全,你的快速反應就至關重要。你要馬上將他帶離危險地帶,或者拿走他手中的危險物品。
快速反應的另一個目的是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你或者是你想要和他談論的問題上來。而他正打算一口吞掉的巧克力或者是在一旁糾纏不休的小朋友可能會分散他很多的注意力。
如果必要,你還可以先將孩子帶離“事件現(xiàn)場”,這樣做對你自己也有好處,在遠離了灑滿餅干的臥室或者被涂得一塌糊涂的墻壁之后,你就會比較容易做到不發(fā)脾氣,不說那些以后會讓自己后悔的話。
10~20秒:保持冷靜
乘過飛機嗎?還記得飛機上的安全手冊是怎么說的嗎?“當需要使用氧氣面罩時,首先戴好自己的面具,然后再幫助你的孩子!蓖瑯拥姆▌t在處理情緒問題上也適用——先安頓好自己的心情。
心里默念“我不生氣”往往只是給自己安排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反而會讓心情更糟糕。孩子們也會比你想象的更敏感,甚至能夠察覺你努力隱藏的怒火。所以我們希望你做到的只是學會處理或者是控制自己的怒氣。發(fā)作沒有關系,但發(fā)作的方式很重要。如果你想大喊,千萬別喊:“你這個討厭鬼!”你可以喊:“啊——”,或者是“天哪!”這樣你既發(fā)泄了自己的怒氣,又不會令孩子覺得受了傷害和侮辱。
冷靜不僅能幫助你更好地解決問題,而且更容易讓孩子聽你的話。面對一個大喊大叫的媽媽,孩子更多注意的是媽媽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