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長輩,年輕是重男輕女,雖育有一個女兒,但是居然響應(yīng)了國家只生一個的號召,成為了計劃生育的第一批人士。
沒有兒子一直是他的遺憾,尤其是在他事業(yè)輝煌的最初,總認為沒有子承父業(yè)是種遺憾。然而經(jīng)歷了人生起起落落,他的思想發(fā)生了變化,當(dāng)他知道我又生了一個女兒之后,寫信過來,有了這樣一段話:
……其實我現(xiàn)在的觀念已轉(zhuǎn)變了,前些日子給**去信,我還講了女兒的作用,簡意是這樣的:
司馬遷《史記》記述了這樣一件事:齊國管王都糧倉的官員淳于公懂些醫(yī)術(shù),幫人治病卻治死了人。淳于公沒有兒子,只有5個女兒,當(dāng)他被捕準(zhǔn)備送至京時,他怨天怨地,罵他的女兒說:“自己生孩子不生兒子,現(xiàn)在好了,遇到事情了,一個出來幫忙料理事情的都沒有”,業(yè)就是說,他有兒子事情就不一樣了。
淳于公的小女兒緹縈當(dāng)時只有15歲,聽了父親的話很傷心,因此決心隨父親到長安,除了一路上和到了長安的監(jiān)獄照顧父親的生活外,還上書給官府。
大意是:父親做官,被當(dāng)?shù)厝朔Q頌廉潔公平,如今犯法營房受罰,我業(yè)為死者悲傷,但人死不能復(fù)生,而生者受刑被砍下肢體后不能復(fù)原。如此,即便想改正過錯,自我更新業(yè)無路可走。所以我愿意充沒進入京府為婢女,贖父親之罪。使他得以改過自新。
上書奏請?zhí)熳,天子憐憫而為其誠意大發(fā)慈悲,下詔書,詔書較長,這里只述一句:“如今的法律有3種肉刑,然而奸邪事情仍沒有停止,其中的過錯在哪里呢?難道不是我的德薄而教化不明確的原因嗎?我感到非常慚愧。”由此之后,廢除了肉刑。
此事至今已是二千余年前的事了。
男也好,女也好,首要的是家教,然后才是知識的培養(yǎng),只有知識而沒有教養(yǎng),是現(xiàn)今社會的一大問題。教養(yǎng)可以掩飾知識的不足,但是知識決不能掩飾教養(yǎng)的不足,這種嚴重的缺陷,將是人生的一大阻力。
--------------------------------------------------------------------------------
本本:
男也好,女也好,以德服人。
--------------------------------------------------------------------------------
萱寶寶媽咪:
哈,男女一樣?
這在目前中國滴大眾是不可能滴~~
看看,外面的計劃生育的宣傳圖吧~~
如果是只生一個好~~
絕對是一對幸福的父母抱著一個小女生(為什么不是抱著個小男生呢)
如果是宣傳生男生女都一樣~~
則必然也是一爸爸或一媽媽抱著一個小女生(我看了N多地方的宣傳圖片,如出一轍,全是小女生)
西西,WHY?
西西,理解你的意思。
順便說說我說看到的潛意識。
--------------------------------------------------------------------------------
dreamsnow:
我這段時間,在深圳好幾條街上都看到路邊欄桿上掛著這么條橫幅——
全社會都要來關(guān)注女孩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