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不會再堅持自己的無理要求了。
家長平時在家里,可以讓大一點的孩子參與家庭開支計劃,讓孩子知道錢都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如果一個人亂花錢,其他人的生活就要受影響。讓孩子知道這些情況,當(dāng)父母拒絕他的不合理要求時,他會覺得父母的話是有道理的。
平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和自己一起收拾玩具,這樣可以使孩子對自己的玩具有印象,不致于到商店里亂要。有些玩具家長可以先收起來,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如果都放在哪兒,孩子倒不覺得新鮮了。
另外,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塊自己動手搞些小制作,小玩具,對那些破損的玩具,改改修修。給洋娃娃做一件新衣服,給小卡車安個頂篷,讓孩子覺得驚喜。這自然節(jié)省了開支,同時也讓孩子明白,外面買得好,不如自己動手做的好。
所以,拒絕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長既不能妥協(xié),也不能暴跳如雷,而應(yīng)冷靜、嚴(yán)肅、態(tài)度堅定。任何一種嚴(yán)格要求,盡管是合理的,但對孩子來說,畢竟是外部的東西。要使合理的教育要求變成孩子的意識行為,用簡單命令和急于求成的辦法都是達不到目地的。這就要家長循循善誘,平時多對孩子進行教育,嚴(yán)格
要求,不能寵愛、溺愛他們,要意識到現(xiàn)在的放任自流,只能是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