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對于某些沒有言語能力的自閉兒童,用音樂加上動作配合做模仿練習,可增強他們非言語的表達能力,透過動作和聲音的聯(lián)系他們可以了解動作的意思,加強身體語言的運用。一項運用即興演奏與自閉兒童發(fā)展溝通模式的研究(Edgerton, 94) 顯示,這方法名為Creative Music Therapy,由著名音樂治療先驅(qū)者 Paul Nordoff 和 Clive Robbins所創(chuàng),可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非言語的溝通能力如目光接觸和身體語言的表達。
促進社交情緒上的發(fā)展
透過各類的敲擊樂器如鼓和鈸等,配合身體肌能的運動,可使音樂成為情緒發(fā)泄的工具,這又是由于自閉癥人仕缺乏溝通技巧,這些多元又安全的感官運動有助抒發(fā)一些抑壓的情緒。在成功主導的音樂活動設(shè)計下,他們能在短時間內(nèi)享受成功的經(jīng)驗,成功帶來自信,而建立自信心更是社交情緒發(fā)展及其它學習的重要基礎(chǔ)。
自閉癥人仕另一項障礙就是不正常的玩耍技巧及狹窄的生活興趣,倘若能夠成功地培養(yǎng)他們一些正常的消閑興趣,便可以使生活興趣正;嗫蓽p低他們異常的玩耍行為,這是行為訓練技巧中的“加強不共容行為”的方法;舉例說,一位正在接受音樂治療的兒童,由于培養(yǎng)了歌詠和吹奏口風琴的興趣,因而減少了自我重復的說話(鸚鵡語),又或者他在唱歌時,也不可能同時重復的說話。
有不少自閉的兒童可以透過顏色音符來學習閱讀曲譜和彈琴,這是由于這種學習方法較容易掌握,這些彈奏使他們很快得到成功的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又令他們維持著在家中的練習,當操練變成習慣時,不但可以擴闊生活興趣,更可以培養(yǎng)集中精神的能力及按步就班的工作習慣,是社交情緒發(fā)展中不可多得的訓練。
音樂活動取代自我剌激行為及塑造正確行為
很多自閉癥人仕都有自我刺激的行為,常見的有重復的言語及手部和身體的擺動;音樂活動可以提供相類似的感官刺激,以致這一些自我剌激行為可以在較正常的情況下出現(xiàn)。譬如說一個自閉癥兒童的擺手動作便可以用搖沙錘的動作取代,重復的言語亦可以用歌詠來代替,當他們從音樂的途徑滿足了感官的需要時,在其它的時間便可減少自我刺激的行為,若再配合行為訓練,便可有效地控制自我剌激的行為。
總結(jié)
音樂治療是一門專業(yè)的學科,音樂治療師須因應(yīng)個別情況而訂出治療計劃,有系統(tǒng)的利用音樂和運用心理學,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一個全面的治療更是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達致最理想的效果,但從以上的資料來看,音樂治療對于自閉癥人仕確實有很獨特的影響力,它是既安全又歡愉的經(jīng)歷,對自閉癥人仕來說是非常值得嘗試的治療方法。
信息來源:孤獨癥(兒童自閉癥)康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