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你自己的!”他說道:“這條廣告?zhèn)鬟_了一個非常錯誤的信息,因為如果一個人只聽自己的,他一定是一個孤獨的、無聊的和不會尊重別人的人。”
學會傾聽別人,有效地回答別人的話,而不是自己想自己的,這是尊重他人的基本規(guī)則。
當然,這個法則并不僅僅是給孩子建立的。要讓孩子重視傾聽別人說的話,成年人也應該重視孩子的話。比如,如果你說好他放學后,你到學校去接他,或者,像約定好的那樣,你送他到外婆家,在盡可能的情況下,不要在最后一分鐘改變主意。孩子對成年人說話不算話是很敏感的。這樣,孩子會有失去信任的危險。
看,那樣做多沒禮貌
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尊重他人的事情發(fā)生比如,為了搶公交車上的座位推搡別人;開門的時候不顧后邊的人,門打在別人的臉上;汽車停在人行道上妨礙兒童推車通過等等。孩子看到這種現(xiàn)象時,孩子可能會疑惑地看著我們,仿佛在問:媽媽,為什么他們不像你說的那樣?我們該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要求保持一致性?不要裝作什么都沒有看見,相反,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對孩子強調尊重別人的重要性:“你看,那個叔叔把后來的奶奶都碰到了,這樣做多沒禮貌!”
禮貌:尊重的最初練習
哲學家這樣認為:“禮貌會幫助孩子接納某些價值觀。要想很好地教養(yǎng)自己的孩子,不僅僅是教會孩子禮貌,重要的是向孩子傳遞禮貌的原則和同時傳遞精髓。精髓,不是裝出來的善良或者慷慨,而是真正的善良和慷慨。”
不過,做到慷慨、公正和勇敢很難,而做到禮貌要容易得多。好的教育是從最簡單開始做起,在孩子明白傳遞的精髓之前,讓他先學會禮貌待人是十分必要的。
小爭執(zhí)與缺乏尊重的區(qū)別在哪里?
如何評估小伙伴的小爭執(zhí)和顯然是缺乏尊重之間的區(qū)別?這個界限應該由父母來指出。在課間玩的時候讓別人輕輕地推搡一下,這不是很嚴重,但是每天的甜點都被人搶走,這就不能接受了。幼小的孩子通常不知道這兩者之間的區(qū)別。事實上,尊重有兩重意義:
* 明白尊重別人的界限。
* 制定得到別人尊重的界限。
明白自己與他人的界限是如此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搶別人東西的孩子并沒有感到自己是在做蠢事。這些孩子沒有什么東西屬于別人,什么屬于自己的界限。這種模糊的認識使這些孩子只要自己想要就占為自己所有,不管是不是別人的東西。他們甚至還認為,別的孩子不大方,不肯把東西給他們。
父母應該讓孩子懂得,有些事情我們沒有權力對別人做,同樣的事情我們也不能接受別人對我們做。”
但是,原則確定之后,我們要注意觀察孩子。孩子有可能會害羞講述自己在課間的遭遇,或者不敢抱怨。
被人當作“告密者”并不是令人光榮的事情,即使在幼兒園里也是如此。
動畫片的主角總是那些獨自應付各種危險的超級英雄,怎么能承認在幼兒園的院子里,自己面對三塊豆腐高的小伙伴的威脅就投降了呢?
孩子還小,讓他們自己應付這一切還為時過早,父母一定要適當?shù)馗深A,當然,干預并不意味著我們自己沖出去幫孩子擺平對方。如果大人過分地保護孩子,一方面是就沒有辦法讓他學會面對,另一方面,跟欺負他的人一樣,我們同樣向他傳送了一個拳頭就是法律的信息。
正確的做法是教會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