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學一個多月,王星云覺得自己可真累!他兒子上的幼兒園給家長布置的各項“作業(yè)”實在太多了。王星云因此非常留戀孩子放寒假———那段沒有“作業(yè)”的時間。記者最近走訪了天津市的幾家幼兒園發(fā)現(xiàn),學習西方的辦園理念漸成時尚。
一些父母向記者抱怨:“現(xiàn)在的方式好是好,可中國父母不像國外有全職媽媽,我們哪有時間那么投入地互動和交流。”
手工制作難度脫離實際 不忙孩子忙壞父母
王星云4歲的兒子在天津一所一類國辦幼兒園,當初為了讓兒子上這所大家公認的好幼兒園他可是費了不少勁兒。這家幼兒園也推行“開放式”辦園,讓孩子從小多接觸外界,參與各種活動,同時也要讓父母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和日常教學。王星云非常欣賞這種教育方式,因為它“在真正培養(yǎng)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嘛”。
可是沒想到,這種辦園理念實際上成了鍛煉、培養(yǎng)父母耐心的一種運動。
一次,幼兒園搞聯(lián)誼活動,要求每班同學都要自己動手做一種玩具,然后小朋友們跨班一起玩兒。兒子的班里分到的任務是做一種“棉花棒”———縫一個布套在里面放上棉花?蛇@種手工活兒孩子哪兒會呀?只能父母完成?墒乾F(xiàn)在家里一般都沒有布,而且平時工作也忙,父母根本沒有時間去買。
到了交作業(yè)的當天,正是工作日,夫妻倆只能早上5點多起床,把家里的一個床單撕開,“千針萬線”地縫成了外套,這才發(fā)現(xiàn)家里根本沒有棉花。不得已,他們又撕掉另外一張床單,填進去。最后,兩個大人做了一早晨的玩具,也沒有被幼兒園老師評優(yōu),孩子還非常不高興。“說是讓父母利用家里的物品與孩子自制玩具,但不能脫離實際。”王星云說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應該從實際出發(fā),一個小班的孩子能折個紙鶴、飛機就不錯了。
不顧國情一味模仿 親子教育就是泡在一起?
“親子園”如今是許多幼兒園的誘人招牌。這里面包含兩個概念,一是為了讓準備進入幼兒園的孩子熟悉環(huán)境的親子班,二是幼兒園的平時活動讓父母共同參與。
楊淑麗就是看中父母共同參與幼兒園教育,而把女兒送到了一個親子園。“讓父母共同參與對孩子的教育,這是以孩子為本的人性化方式,多好啊!”這是楊淑麗當初的想法,但現(xiàn)在她開始懷疑。
楊淑麗的女兒所在幼兒園在社會上知名度很高,參加像商業(yè)慶典、在電視臺演出之類的社會活動相當多,組織中班、大班的孩子去游覽、參觀的機會也不少?蛇@些活動幼兒園都要求父母陪同,為此楊淑麗沒少請假。“現(xiàn)在專職媽媽有多少?我們這些上班族哪擠得出時間呀。”楊淑麗一次放棄加班陪孩子參加完幼兒園組織的爬山比賽回來,心里很不是滋味。女兒好朋友的媽媽是個專職母親,為了孩子出游,做了充足的準備,不僅有精心制作的三明治,還有削好皮、切好塊、能夠一口吃一個的小黃瓜塊、蘋果塊,老師為此還表揚了那個孩子的媽媽。而看著自己匆匆忙忙給孩子買的成包的餅干、蛋糕,加上整根的黃瓜,顯得太“粗糙”了。
這學期,幼兒園開了輪滑課。這是鍛煉孩子膽量和平衡能力的一種運動,楊淑麗很高興,花了4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