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天在家里的生活最好與幼兒園的生活同步,不要讓孩子暴飲暴食,要繼續(xù)午睡,一開始可能不太好,要慢慢來,不要放棄;平時晚上把孩子接回家后,有些孩子感覺餓了,家長可以讓他適當(dāng)喝點稀的,如粥、奶等,但不要讓孩子吃不易消化的東西,如肉等。
張愛華教授認為,孩子在家的生活要盡量有規(guī)律,如用餐時間、活動的時間、午休的時間、晚上睡覺時間等,盡量與幼兒園大體一致,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在幼兒園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不要放縱孩子,按幼兒的一些正規(guī)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慢慢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xí)慣。否則,孩子再到幼兒園,得重新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使適應(yīng)的過程加長。
多與老師溝通
幼兒園的老師認為,現(xiàn)在的家長工作較忙,常常是接上孩子就走,很少與老師溝通,對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如何不甚了解,這樣就不利于對孩子的教育。如果家長平時多與老師溝通,對孩子表現(xiàn)好的方面多表揚多鼓勵,表現(xiàn)不好的方面,配合老師一起對孩子進行教育,將有利于孩子更快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
有些家長把孩子接回家后,常愛問孩子今天老師都教了些什么,學(xué)了些什么?由于孩子太小他可能一時說不上來,但他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印在了記憶里,可能會在玩玩具時或別的場合不經(jīng)意地說出來或表現(xiàn)出來。如果家長老問,會給孩子一種心理壓力。如有位家長每次接孩子后,先讓孩子尿尿,尿如是白色的就說明孩子今天喝得水多,如果尿是黃色的說明今天喝的水少,這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壓力,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精神負擔(dān)。
張愛華教授認為,孩子在家時家長各方面都為孩子想的管的很周到很好,比如穿衣、吃飯等,而幼兒園里那么多孩子,像吃飯、穿衣、大小便這樣的事情,最好幫孩子自己做,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以便讓孩子盡快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孩子在入園時一定要告訴孩子,有什么問題要跟老師說,主動接近老師,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如想喝水了,就要說:“老師,我想喝水”。并且還要告訴孩子,到幼兒園有了小朋友,不能任性,小朋友間要相互謙讓、合作,有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與小朋友之間有了矛盾,要找老師,不能打架。做為家長,千萬不能給孩子說,“幼兒園有人打你,你就不能打他呀”,“如果再讓我知道,你被誰打了、欺負了,回來我先揍你一頓!边@樣只能讓孩子學(xué)得更霸道,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另外,要告訴孩子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有不同意見要找老師說明,或是回來給家長說,讓家長與老師溝通,互相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做一個細心的家長
家長不要讓孩子往幼兒園帶零食,最好在家里也不吃零食,吃零食會影響孩子的食欲。對待孩子還要細心,平時要注意檢查孩子的衣物,看兜里是否有諸如小棍子、小釘子、玻璃球之類的,以及褲子松了別上的別針等,以免發(fā)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