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孩子開始集體生活的第一步,從熟悉的父母身邊來到陌生的老師身邊,從“獨立王國”來到眾多的小朋友中間,從一切依賴父母到自己獨立思考處理一些事情,這期間肯定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作為家長該如何面對剛?cè)雸@的孩子?又該如何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為此我們采訪了河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青少年教育研究與發(fā)展所所長張愛華教授、省直機關(guān)第一幼兒園高級教師劉瑞娟、石家莊大地幼兒園一級教師呂文霞、周麗娜。
“狠心”面對孩子的哭鬧
孩子剛到幼兒園肯定會哭天喊地的,家長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步一回頭地想看看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擔心孩子是否受得了。
對此幼兒園的老師認為,不要怕孩子哭,一定程度上孩子的哭是表面現(xiàn)象,是哭給家長看的,送完孩子后要趕緊走,其實家長走后,大部分孩子就沒事了,因老師會有許多方法平息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不生病的話,家長應堅持送,千萬不要因孩子的哭鬧而中斷。家長要給孩子多講一些上幼兒園的好處,比如有許多玩具、好多小朋友一塊玩、還可學習知識等,告訴他“孩子長大了,該上幼兒園了,就像媽媽要上班一樣,這是任務”。千萬不要說“不聽話就把你送幼兒園,把你全托”等“灰色”語言,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幼兒園是個可怕的地方,那樣孩子就更不愿意去了。孩子剛上幼兒園,心理上一時可能受不了,接孩子時盡可能早一點,接完孩子后對他抱一抱,親一親,肌膚之親會給孩子一種安慰,讓他感到不是媽媽不要他了,媽媽還是很喜歡他的。
張愛華教授認為,在孩子剛開始的適應期,家長不能太心軟,不要中間到幼兒園去看孩子,可以把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告訴老師,為孩子準備好必備的衣物等,但不要過多干涉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
如何面對孩子的反常情緒
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后,變得動不動就愛發(fā)脾氣、鬧情緒,家長就以為孩子在幼兒園受了天大的委屈,對此不知所措。
幼兒園老師認為,幼兒園的常規(guī)多,孩子會感到憋得慌,如想玩具時老師不讓玩,不想睡覺時老師非讓睡,而回家后,就徹底放松了,發(fā)一下小脾氣也很正常,但孩子鬧脾氣時,先不要管他,讓他先把脾氣發(fā)出來,然后再去安撫,給他講道理。對有些孩子無原則的哭鬧,家長不能一味遷就,一味順著孩子,要有原則,不能做的事就是不能做。但孩子哭完,要注意讓孩子喝點水,以免上火。
張愛華教授認為,孩子在幼兒園里,面對的是陌生的老師,接受的是幼兒園里的一些規(guī)矩,肯定不像在家里那樣自由,感到受限制和約束,家是孩子最溫暖最舒適的港灣,回家后釋放出來是好事,比憋在心里好得多,對此家長不要緊張,但如果出現(xiàn)的煩躁、哭鬧得超乎尋常時,家長要主動與老師溝通一下,向老師問問孩子的情況,看看是不是孩子在幼兒園時,老師表揚別的小朋友了,沒有表揚他(她)引起的等,讓老師幫著鼓勵說服教育。
節(jié)假日生活要規(guī)律
一過禮拜天節(jié)假日,家長就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待了一周,肯定受了不少委屈,于是想方設(shè)法帶孩子出去玩,給孩子買好吃的好玩的。
幼兒園老師說,一到周一,就有孩子鬧病,大多是因為禮拜天家長帶著孩子出去玩、走親訪友等飲食不節(jié)造成的。孩子回到家里,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想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睡覺,剛剛開始的幼兒園的有規(guī)律的生活全被打亂了。孩子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