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是1978年之后出生孩子的一個特有稱號。正因為是獨生,家中沒有同齡伙伴交往,只有成年人的呵護,所以“獨”是他們所特有的人格特征。自私、利己、以自我為中心這些特點在他們身上表露無疑。而當今社會,交往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只有通過交往,人們才能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協(xié)調(diào)彼此之間關系,達到共同活動的目的。未來社會需要我們的下一代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和活動的能力。然而,這些獨生子女特有的人格特征如何去克服,就是擺在當今幼兒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
萱萱是我班一名年齡較小的幼兒,是一個十分可人的小女孩。她是原托班的插班生,六月份才來園,剛來時和一般孩子一樣哭鬧是免不了的。好不容易不哭不鬧了,學期也就結束了。新學期以來,她雖然被看作是老生,但是有一個月入園經(jīng)驗的她又比新生好在哪里呢?哭鬧的情形似乎比以前好多了,老師的安撫比以前管用多了,萱萱也好像真的長大了。正在老師和家長喜笑顏開的時候,另一個頭痛的問題出現(xiàn)了。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與家人交往,進幼兒園后,交往范圍明顯擴大,他們要學會與同伴交往,分享合作。萱萱在活動中能與同伴一起玩耍、一起游戲,感受游戲帶來的快樂。可是她又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方面,就是對于自己的任何一件東西均會“嚴加管理”,不允許任何人碰一下,包括老師在內(nèi)。一旦有人“侵犯”,她便以哭鬧不止來面對。記得有一天,為了老師拿走她身上危險的別針,她竟然一天之內(nèi)三次哭鬧,實在令老師拿她沒辦法。于是,我聯(lián)系了她的家長,和家長了解她在家的一些情況,以便能和家長一起探討出解決的方法。
當我和她的奶奶說出我觀察到的一切之時,奶奶頻頻點頭,對我說:“老師,我這個孫女就是這樣,家里她的東西沒有人能碰一下的。有的時候,她的爺爺要蓋她的被子也不行的,這個孩子不知道怎么辦才好!蔽抑肋@樣的情況想了想,問了她的奶奶:“這樣的話,她的什么東西都管得很牢,不要說把東西分給別人了是嗎?”奶奶答道:“是啊,有的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帶玩具來玩,我都要她帶來,她都不肯,說不給別人玩。”“我知道了,這事急不來的。我們慢慢來,先讓她能把自己的東西放下來再說,F(xiàn)在不急帶玩具,她現(xiàn)在不肯帶就不帶,過些日子再說吧!”對自己的東西如此的“不放心”,談何分享,分享交往的快樂對于萱萱難道就真的這么難嗎?
往后的日子我就特別注意萱萱,每當她拿著自己的東西不肯放時,我都會輕輕的讓她去放好,可是往往效果不太好。這一次是個絕好的機會,這天她剛來園,我?guī)е械挠變旱讲賵錾线M行早鍛煉。我讓幼兒玩圈,萱萱身上穿了過多的衣服,過不多久便有點熱了。于是我上前把她的一件衣服脫下,可是她堅持要拿在手上,當時我便隨她去了。看著她一手拿圈,一手拿衣服,玩得并不順利也不開心。于是我便上前輕輕的取走了她的衣服,這時的她知道拿著衣服不能好好玩,也就同意把衣服給我了。之后活動結束,我又把衣服還給了她,她笑了,我讓她知道衣服會還給她的。這個舉動讓她產(chǎn)生了安全感,放在老師在沒有人會拿的。太好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下一步就讓她拿玩具來吧!于是再一次我聯(lián)系了她的家長,鼓勵她每天帶一件自己的玩具來園。
第二天她照我的話帶來了玩具,空閑的時候她都會拿出自己的玩具來玩,可是我沒有馬上要求她與人交換,我知道這對她來說是過分的要求。這樣的情況維持了幾天,都沒有明顯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