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半數的孕婦在妊娠期間會出現頭暈癥狀,但引起頭暈的原因眾多,要如何區(qū)分又要如何緩解呢?
出現頭暈且伴隨惡心等:早孕反應
女性懷孕后,胚胎絨毛的形成會分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從而使孕婦出現各種不適癥狀。俗稱“害喜”,如常見的惡心、嘔吐、胸漲、困倦、情緒低落等等,還有的一些孕婦會出現頭暈、嗜睡。這些統(tǒng)稱為早孕反應,由于人的個體差異每個人表現不同,輕重不同。癥狀的輕重也有所不同。一旦出現以上癥狀,在沒有進行避孕的前提下,孕婦無需急于找藥服用,應進行早孕檢查后進行確認。
緩解方法:保持心情平和舒暢,切莫過度緊張,一般到孕期三月時,癥狀即會消失。
孕婦頭暈是怎么回事
孕期頭暈呼吸困難:缺氧
氧氣對一個孕婦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孕婦對缺氧是十分敏感的。當孕婦缺氧時胎兒就會因缺氧而出現宮內窘迫以至發(fā)生胎死宮內。孕婦妊娠期耗氧量比正常人增加10%~20%,但呼吸次數變化不大,每分鐘不超過20次。因此當孕婦處在低氧的環(huán)境時,會感覺頭暈,上不來氣,腹中胎動頻繁,說明胎兒也缺氧。
緩解方法:盡量不去人流量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如:KTV包間、電影院、大型音樂會、地鐵、超市等人員噪雜的地方。孕婦應多到公園,野外等空氣流通、氧氣充足的地方。有助于孕婦保持心情舒暢,利于胎兒成長。
孕婦虛弱頭暈:低血糖
胎兒的成長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在媽媽體內每天以驚人的速度在發(fā)育,不斷的從媽媽那里獲取各種養(yǎng)分。如果有的母親說:我不餓就不吃;我工作忙顧不上吃飯等等,胎兒不管母親吃與不吃都會不斷的吸取營養(yǎng)。母親就會因饑餓而出現低血糖,低血糖時就會出現頭暈,甚至暈厥。
緩解方法:因此孕媽媽就一定注意盡量均衡飲食,每頓不一定吃得太多,但一定要營養(yǎng)均衡以供給胎兒發(fā)育的需要。另外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少吃多餐,孩子是每分每秒的從母親那里攝取營養(yǎng),母親吃飯就可以三頓正餐,每餐中間加上些小食品,如:奶類、豆腐腦、雞蛋、堅果等。如果工作忙或有其他原因顧不上吃飯,一定要帶上點巧克力等臨時補充。低血糖發(fā)生頭暈和暈厥會發(fā)生摔倒,出現更為危險的結局。如果母親低血糖還會影響胎兒的發(fā)育,在不同的階段造成胎兒的畸形。
孕婦蹲起站立后頭暈:貧血
當我們懷孕后,血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血容量在妊娠6~8周時開始增加,到妊娠32~40周達到高峰,一直維持到分娩。血容量增加的目的是在單位時間內流到胎兒那里的血液會增加,以攜帶充足的養(yǎng)料和氧氣供胎兒生長。因此血容量比非孕期平均增加了30%~40%,大約增加1500毫升。其中血漿增加40%,紅血球增加20%。可以看出紅血球增加少,造成血液相對稀釋,所以孕婦血色素偏低。如果不注意鐵的攝入和補充蛋白質、葉酸等維生素,就容易發(fā)生貧血。當出現貧血時,孕婦會經常出現頭暈,或蹲下一起來發(fā)生頭暈目眩。這是腦供血不足,腦缺氧造成的。
緩解方法:孕婦要特別注意補充蛋白質類食物,如魚、肉、蛋、奶、豆類等,還要特別強調的就是孕婦要注意補充鐵劑,這是造血的原料,補充葉酸是造就血細胞壁的原料,補充維生素是為了促進鐵質的吸收。因此孕婦要注意營養(yǎng)均衡,平時注意吃些五谷雜糧、棗、花生、紅豆、阿膠、黃芪等,進食堅果類食品,對糾正貧血有好處。要注意定時到醫(yī)院進行圍產保健,及時發(fā)現貧血,及時糾正,就可以避免因貧血造成的眩暈。
準媽媽頭暈伴隨頸肩麻木:頸椎病
頸椎病是頸椎骨關節(jié)炎、增生性頸椎病、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它的主要癥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臥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摔倒,這是由于椎動脈供血不足所致,F在由于我們計算機的普及使用,許多IT業(yè)的人年紀輕輕就患有嚴重的頸椎病。
緩解方法:孕婦在出現頭暈目眩時不要一下就斷定自己是頸椎病,應該到醫(yī)院請醫(yī)生診斷是否是頸椎病引起的頭暈,還是其他原因。另外還要考慮到頸椎病不會單純頭暈,還會伴隨有手臂麻木,頸肩僵硬等癥狀,這樣就不會延誤病情。
孕期側方向旋轉眩暈:美尼爾氏綜合癥
美尼爾氏綜合癥常在耳鳴先兆之后,出現突然旋轉性頭暈眼花,向患側方向旋轉或晃動,不能站立,重的可以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個別可突然暈倒在地,但神志清楚是它的特點。發(fā)作時間由數分鐘到數日不等,很少超過1~2周的,癥狀逐漸減輕,直到完全消失。有的人在大發(fā)作之后還有輕微的小發(fā)作,如位置性眩暈或變動體位后突然暈倒等,這樣的病人往往需要臥床休息。
不管是以上哪一種原因所導致的頭暈,孕婦都應當給予重視,判斷清楚自己是哪種病因所導致,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診斷與治療。孕婦媽媽的健康影響著胎兒的成長,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