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后的第幾個月最難帶呢?沒有經(jīng)驗的人可能覺得前半年比難帶,因為寶寶需要家長細致入微的照顧。
實際上寶寶從第六個月開始,才真正變得難帶了,不僅僅是因為孩子開始會爬,更多的原因是孩子開始變得體質(zhì)差愛生病。
孩子出生時體質(zhì)很好,卻慢慢變差了
不少寶媽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孩子出生后原本好好的,每天最多就是不愛睡覺有些淘氣,但體質(zhì)還是不錯的,自己還很欣慰寶寶不用遭罪。
本以為孩子越大體質(zhì)會越好,卻不想到了6個月以后開始頻繁的生病,動不動就發(fā)燒、拉肚子,起疹子等等。
家長就很疑惑:自己平時并沒有疏于照顧,那導(dǎo)致孩子愛生病的原因有哪些呢?很多家長都忽略了。
為什么孩子到了6個月以后愛生?
1)寶寶“自帶”的抵抗力減弱了
新生兒有著天生的“抵抗力”,這可以保證他在出生后很好的體質(zhì)去抵抗細菌以及疾病。
但隨著寶寶長大,自帶的“天然抵抗力”逐漸減弱,到了6個月左右的時候逐漸消失,開始建立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
在這個過渡期寶寶的抵抗力很差,所以比較容易生病,所以并不一定是家長沒照顧好。
2)沒有適應(yīng)新食物,導(dǎo)致“病從口入”
到了6個月的寶寶會開始吃輔食,而喝慣了母乳和奶粉的寶寶腸胃比較嬌弱,一時間沒能適應(yīng)新食物。
他們可能消化不好,還有可能對某些食物過敏,導(dǎo)致拉肚子、長疹子,等到寶寶漸漸適應(yīng)就會好很多。
3)外出變得頻繁,接觸的“臟東西”多了
6個月以前的寶寶活動范圍很小,一開始只能躺在床上,家長每天把孩子照顧得干干凈凈。
到了6個月以后孩子開始會坐、會爬再到走路。他們的活動空間變得比較廣泛,一雙小手會觸摸到更多物體,難免會粘上細菌。
而這個時期的寶寶恰好又是乳牙的萌出期、還有口欲期,他們會更加頻繁的吃手、撿起東西啃咬,接觸的細菌多了,寶寶就會變得愛生病。
等到寶寶大一些后,家長也會喜歡帶著他外出散步、逛街,去一些人比較密集的地方。
小寶寶雖有抵抗力,但相對于大人來說,還是比較弱的,容易被其他人傳染感冒等疾病。
如何讓6個月以后的寶寶少“遭罪”
飲食上要注意細節(jié)
剛剛添加輔食的寶寶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從稀到稠、由少至多,避開一些難以消化,不應(yīng)季的食物。
另外要注意的是,容易過敏的食物謹慎給寶寶添加,比如家長本身對那些食物過敏,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也是如此。
添加新的食物要少量給寶寶吃,觀察沒有異樣后,再逐漸增量,讓寶寶有一個適應(yīng)的過程。
做好必要的防護
孩子抵抗力變?nèi)醯碾A段,要為寶寶做好防護。平時根據(jù)天氣增減衣物,注意寶寶的個人衛(wèi)生。寶寶開始喜歡用手抓東西吃時,在吃東西前為寶寶洗干凈小手。
在感冒流行的季節(jié)還有類似于現(xiàn)在的特殊時期,出門可以給寶寶戴上口罩,做好防護減少寶寶生病的機會。
讓寶寶有個規(guī)律的作息
小寶寶也需要有規(guī)律的作息,保證每晚別睡得太晚,因為孩子在晚間熟睡時是大腦發(fā)育的高峰期,同時免疫力也在提升。
長期得不到充分休息、睡反覺的孩子,抵抗力會比作息規(guī)律的孩子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