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的今天,人的閱讀能力被視為具有很高價值的能力。因為閱讀是學習的基礎,良好的閱讀習慣與能力的擁有,能讓閱讀者“厚積而博發(fā)”。
閱讀是長期的、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的,是伴隨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閱讀影響的是一個人素質(zhì)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
兒童心理學實驗研究表明,兒童時期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期。父母應該重視孩子閱讀潛能的開發(fā),用正確科學的方式來引導孩子閱讀,讓孩子善于閱讀,樂于閱讀,勤于閱讀。
有一個孩子養(yǎng)成了亂拿別人東西的壞毛病,他的父母知道后于是找他談心,他幾經(jīng)做出表態(tài)后仍改不掉,最后父母在一位親子專家的啟發(fā)下,給孩子找了一本書,讓他閱讀并嘗試寫下自己的感受,沒想到孩子竟被書中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徹底改掉了偷東西的惡習。
可見,閱讀給人心靈上的啟迪也是無法估計和替代的。閱讀既是一個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過程,又是一個人心靈自我觀照過程,即通過閱讀來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從而養(yǎng)成內(nèi)省和深思的習慣,這對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至關重要。
通過閱讀,還可以把孩子引入一個神奇、美妙的圖書世界,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樂趣無窮。同時,還可以使孩子從書中獲得人生的經(jīng)驗。因為人生短暫,不可能事事都去親身體驗,書中的間接經(jīng)驗,將有效地補充個人經(jīng)歷的不足,增添生活的感受。
有人說過:一個人精神發(fā)育史實質(zhì)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通過閱讀可以發(fā)展人性,提升修養(yǎng),可以豐富生活,愉悅身心。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孩子的人格養(yǎng)成、精神世界和人文素養(yǎng)的構建,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yǎng)。
那么,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去閱讀,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1.父母首先要有閱讀習慣
要培養(yǎng)孩子讀書的習慣,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態(tài)度。如若父母視閱讀為生活樂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會樂于讀書。
父母經(jīng)常津津有味地讀書看報,對待書報總是興趣盎然,孩子便會覺得讀書一定很有趣,于是對書籍充滿著好奇,自然而然會在書的國度中流連忘返。如果父母不讀書,卻想讓孩子讀,他就會說:“你們都不看書,為什么要讓我看?”
2.給孩子選擇好書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著名的文學家和哲學家斯邁而斯也說過:“古往今來,好書總是人們最好的朋友,這關系永遠不會變,因為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良伴。”
一本好書,會賦予孩子高尚的品質(zhì),會使孩子的心靈得到凈化,在潛移默化中深受高尚情操的熏陶。所以,父母應根據(jù)孩子年齡和發(fā)展特點,給孩子選擇一本好書,如生動有趣的長篇小說、優(yōu)秀的散文,以及綜合性的書籍如《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成語故事詞典》等。
此外,還可以讓孩子配合看一些名著欣賞作品,讓孩子自幼就開始接受名著的熏陶,不僅可以奠定孩子一生優(yōu)雅人格的基礎。同時,還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
3.為孩子準備一個書架
在家中,為孩子選一個光線充足的房間或角落,放置一張書桌,準備一個小書架。讓孩子可以隨意選取自己喜愛的書籍,坐在書桌前放松自在地去閱讀。相信您的家中如果有這樣一個空間,孩子一定會有閱讀的欲望。
4.給孩子制定閱讀計劃
恩格斯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無計劃地讀書簡直是荒唐。”因此,應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必有計劃、閱讀必照計劃的好習慣。計劃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再給一定的獎勵機制就會使孩子更樂衷于讀書了。給孩子制定閱讀計劃,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不斷約束自己,要求自己中學會了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zhì),為其個性良性的成長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5.讓孩子帶著問題閱讀
在孩子閱讀過程中,父母應先抽出時間,看看孩子要看的書,提一些問題寫在紙上,讓孩子仔細閱讀,然后回答問題,這樣可以避免囫圇吞棗。
6.和孩子一起閱讀
在輕松的氣氛下,安排一小段時間,與孩子一起讀書。比如每天挑選出一段固定的時間如晚上7:30~8:30,作為家庭成員共同的閱讀時間,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各自安靜地閱讀,讀完后輪流說說自己的讀書心得。設定家庭閱讀時間,可以慢慢養(yǎng)成孩子固定的閱讀習慣。
當然,還可在外出時帶上一兩本書,在公園里,在郊外,在河邊,在清新的空氣中,在鳥語花香的環(huán)境里,與孩子一起讀上幾段書。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圖書世界,使讀書成為孩子的消遣活動。
很多專家建議,同孩子一起閱讀,至少要堅持到他們小學畢業(yè)。大部分孩子在12歲以前,其傾聽理解能力要比閱讀理解能力強,所以,父母為他們念書比他們獨立閱讀收益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