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寶爸寶媽的孩子是否也有拖延癥呢?具體癥狀表現(xiàn)如下:總是拖拖拉拉的不做作業(yè),到了深夜才挑燈夜戰(zhàn)。開學前是最痛苦的階段,邊抹著眼淚邊補作業(yè)。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大部分的孩子不都是這樣嗎?但我們得知道現(xiàn)階段孩子一直在做的事情是——學習,倘若每次都火急火燎地完成作業(yè),質(zhì)量會如何呢?且長此以往,必定形成習慣,日后做事情肯定也是拖拖拉拉的。
因此,我們必須幫助孩子治治他的拖延癥。對此建議如下,僅供參考: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
相信有許多寶爸寶媽有幫過孩子制定學習計劃,但大多都是以我們大人的角度和想法而制定的。比如說,家長希望孩子放學后先寫會兒作業(yè)再吃飯,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往往難以實現(xiàn)。
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商討,不僅將學習的事情提上日程,也將游玩的時間列入計劃之中,這樣會增加孩子完成的欲望。
一、和孩子一起列舉每天需要完成的事
孩子還小,目前還沒有全局觀念,之所以做事情難么拖拉,有一部分原因便是不知道自己一天中需要做那些事情,并不懂得合理安排時間。
因此,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將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列舉在一張大白紙上,比如:吃法、睡覺、刷牙、洗臉、看動畫片兒、上學、做作業(yè)·····
列舉出來后孩子會意識到原來自己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有那么多,可能就會增加點緊迫感。
二、讓孩子將事情的先后排個序
這個舉動可以讓我們了解在孩子心目中,具體事件的重要性。借此,也可讓孩子嚴格地按照自己所排的順序執(zhí)行。但往往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會與計劃有出入,這時也可鍛煉孩子的取舍能力,讓孩子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得到成長,能夠自我管理。
三、幫助孩子拆分任務(wù)
有時孩子不愿意做一件事情,是因為它“麻煩”。這時,我們首先就得幫助孩子克服這個心理障礙,而具體的方法就是我們幫他們把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拆分成一個個小任務(wù)。并讓孩子在每一個小任務(wù)完成后,在計劃本上將其狠狠劃掉,這個動作能加強孩子的成就感。
引導著他一步一步地完成,在不知不覺中,任務(wù)就完成了。
四、設(shè)定完成期限和相應(yīng)的獎懲
這個步驟一定不能省略,設(shè)定期限是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做事的緊迫感。而設(shè)置相應(yīng)的獎懲便是對孩子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