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一定都注意到:在公園、游樂場、興趣班等小朋友常常聚集的地方,有的孩子看到陌生小伙伴總是害羞,不敢說話;有的孩子容易跟別的孩子起沖突;可還有些孩子卻自來熟,很快就能和陌生小朋友打成一片。
孩子之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別呢?在越來越強調同伴陪伴成長和同伴相互教育的今天,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呢?
當孩子的最佳榜樣
在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上,家長永遠是第一個也是最佳榜樣。
云朵媽媽和大頭兒子、小蘋果、小明以及他們的家人都保持著經常聯系。幾個媽媽還總是不定期地聚在一起,討論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分享教育孩子的成功經驗等。家長們溝通良好,在無形中就告訴孩子們,溝通交流是件很快樂的事,還能增進彼此的感情,沒什么好怕的!
讓孩子多與人交往互動
瞧,每個周末,云朵媽媽總是帶著棉花糖去公園、游樂園等孩子喜歡聚集的地方。在這些地方,孩子更容易認識新伙伴。從認識到交流,再到朋友關系的維持,都是鍛煉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好機會。
有時,孩子之間互動的邏輯很簡單。他們之間不需要正式的介紹,只要進入一個小團隊中,就能開始互動:共同玩一個球、共同玩堆沙子游戲、共同搭一個玩具城堡……而且,如果有一個大孩子帶著,大家很快就能玩到一起,沒多長時間,彼此間可能名字都不知道,卻已成了好伙伴。
這樣的互動多了,孩子自然不會害怕交流。
培養(yǎng)孩子關愛他人
學會關愛他人,是與人正常交往的基礎。
云朵媽媽、圍裙媽媽都一直鼓勵自己的孩子要關心小伙伴,記得要將自己的玩具、糖果分享給別人。所以,當大頭兒子難過的時候,棉花糖就會拿出自己最愛吃的棒棒糖給他;當棉花糖不開心的時候,大頭兒子也會想方設法哄棉花糖開心起來。
小孩子其實是很敏感的,你的真誠和關愛,TA很容易感受得到。有了關愛作為基礎,下一步的交往就容易多了!
讓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戲
上面我們提到過,孩子們都愛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戲,幾個人在游戲中互相交流和配合,無聲無息地培養(yǎng)了人際交往能力。
一到周末,棉花糖、大頭兒子、小蘋果、小明等幾個小伙伴就聚在一起,玩玩捉迷藏:幾個人藏,一個人找,相互間就要配合;玩玩跳格子,排隊跳格子時,相互間就要交流。你看,就在游戲中,人際交往的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讓孩子學會沖突管理
小伙伴們一起玩的時候,難免會因為爭玩具、搶零食而產生沖突。這時候,學會沖突管理是孩子提交人際交往能力的必要技能。
家長們要告訴孩子:做錯事情要及時道歉;要有禮貌,不要稱別人為“喂” “那個人”;在產生沖突的時候,不要大聲地沖別人嚷,不要推搡、沖撞其他孩子等。
有一次,棉花糖不小心摔壞了大頭兒子的玩具。大頭兒子生氣極了,但克制住了,沒有大聲嚷起來;而棉花糖也及時向大頭兒子認錯道歉。兩個人很快就和好如初了。
讓孩子享受獨處時光
在促進孩子人際交往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孩子的獨處時光,讓TA學會享受這樣的方式。
每個人都需要獨處的時間,做自己的事,藏一藏自己的秘密,安排自己的小天地。你看,好多孩子就喜歡鉆進被子、床單、桌布、大衣、箱子甚至抱枕里,把自己藏得嚴嚴實實的,因為這樣能讓他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是被保護著的。
棉花糖就有這樣的一個小空間,里面是她的玩具、她喜歡看的書。每周的固定時間,云朵媽媽會讓她一個人在里面獨處,孩子可以隨便玩耍,安靜閱讀。等棉花糖需要她的時候,自然就會出來或者叫媽媽了。
另外,多帶孩子參加一些公益活動、讀書分享會、職業(yè)體驗活動等也是很有必要的哦,時間長了,孩子一定會成為“交友小能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