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小心母乳養(yǎng)出“小黃人”
有關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方法,此前已經多次提及,相信媽媽們也早已了然于胸。但是您知道嗎,盡管母乳喂養(yǎng)好處多多,但在很多情況下,寶寶并不適宜吃母乳哦。
警惕!小心母乳養(yǎng)出“小黃人”
案例母乳養(yǎng)出“小黃人”
網友暖暖媽,就曾經“遭遇”過母乳喂養(yǎng)的“滑鐵盧”。她家寶寶在生理性黃疸消退了十多天后,皮膚又明顯變黃,而且比之前黃疸的顏色更深?吹近S疸并沒有影響到寶寶的精神和食欲,她就沒當回事,想著和生理性黃疸一樣,過幾天就會消下去。
沒想到的是,寶寶這次的黃疸持續(xù)了兩周還沒下去,她這才有點坐不住了,趕緊抱著寶寶去醫(yī)院。醫(yī)生檢查后說,寶寶可能患的是母乳性黃疸,建議她停止母乳喂養(yǎng)三天再看。
“用奶粉喂了兩天以后,我家寶寶的黃疸明顯消退了很多。”暖暖媽說,沒想到寶寶出黃疸,“罪魁禍首”竟然是自己的乳汁。根據醫(yī)生的建議,她嘗試著暫停幾天再恢復幾天,1個多月后,寶寶的黃疸完全消退,又成了原來那個白白胖胖的小家伙。
分析母乳性黃疸不可怕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一病區(qū)主任馮秀梅說,母乳性黃疸在臨床上并不少見,是母乳中的一種酶含量過高,使寶寶小腸對膽紅素的回收增多而引起的。
“如果寶寶的黃疸在消退之后又加重,或者在消退一段時間后又重新出現(xiàn),就要考慮是否是母乳性黃疸了。”馮秀梅說。母乳性黃疸的寶寶,除了身體發(fā)黃外,精神頭、吃奶狀況都沒有異常,而且體重也會正常增加,不會出現(xiàn)什么特別嚴重的后果,一般在停止母乳喂養(yǎng)3天后就會明顯減退。
那么,是不是出現(xiàn)母乳性黃疸之后,就不能再母乳喂養(yǎng)了?對此馮秀梅介紹說,如果黃疸的程度不深,可以試試少量多次的哺乳方式,注意觀察黃疸變化。“但是,如果程度較深,就應該及時到醫(yī)院檢查,檢測寶寶的膽紅素水平,同時暫停母乳喂養(yǎng)三五天。”馮秀梅說,等寶寶的黃疸程度降低后,再進行少量多次喂養(yǎng)。
“總的來說,母乳性黃疸在停止母乳喂養(yǎng)三四次后就會完全消退,一般不會超過出生后三個月。”馮秀梅說,在此之后,媽媽就可以放心給寶寶進行母乳喂養(yǎng)了。
需要提醒的是,在暫停母乳喂養(yǎng)期間,要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出,以防止回乳,保證之后的母乳喂養(yǎng)。
提醒心臟病、傳染病媽媽不宜哺乳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最適合寶寶的需要,然而并不是所有寶寶都能接受母乳喂養(yǎng),有時常因媽媽或寶寶的原因而不便哺乳。馮秀梅介紹,媽媽有下列情況的,最好不要給寶寶喂母乳:
媽媽患有乙肝等傳染病。如果媽媽是乙肝大三陽患者,一定不能母乳喂養(yǎng),否則會讓寶寶也成為乙肝患者。如果是小三陽,要檢查乙肝DNA,處于病毒復制期的媽媽也不能母乳喂養(yǎng)。
媽媽是心臟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壓等孕期并發(fā)癥,可能會損害新媽媽的心臟功能。這樣的媽媽,在產后也不建議母乳喂養(yǎng)。因為哺乳會增加媽媽的負擔,造成病情惡化。
媽媽在服藥狀況下。大多數(shù)藥物都可以從乳汁中排出,如紅霉素、鏈霉素等,會影響寶寶的聽力發(fā)育,造成不良后果。皮膚病如牛皮癬等,需要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此時也不宜進行母乳喂養(yǎng),會造成寶寶免疫力低下;媽媽患有化膿性乳腺炎,嚴重感染出現(xiàn)化膿時,媽媽體內白細胞較高,也會導致乳汁被污染,從而影響寶寶健康。
辟謠媽媽生氣時,母乳有“毒”?
最近有條微博,讓媽媽們看了很緊張——《生氣后不要哺乳》,生氣后哺乳嚴重會導致嬰兒突發(fā)性抽搐或死亡。母乳喂養(yǎng),是當前極力推廣的哺育方法,但有的年輕母親忽略了哺乳時的精神狀況,常常一面吵架一面給嬰兒哺乳。因為人在生氣時,常常會分泌毒素,這時乳兒吸入乳汁易中毒。
媽媽生氣的時候,母乳會含有毒素?對此,馮秀梅說,這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媽媽生氣的時候,會影響乳汁分泌的數(shù)量,從而影響到寶寶的營養(yǎng)攝入。”
因此專家建議,哺乳期的媽媽要保持心情愉悅平和,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才能給寶寶提供充足、健康的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