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剛剛學會爬和走的寶寶來說,家里可不一定是個安全的地方,任何大人沒有留意的細節(jié)都可能傷害小家伙。如何預防可能發(fā)生的種種意外?意外發(fā)生,又如何應對呢?
我國因意外傷害造成的兒童死亡占兒童死亡總數(shù)的26.1%,也就是說,每100個死亡兒童中,就有26人死于意外傷害。特別值得關(guān)注的是,其中很多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
當然,不小心擦破點皮,或者磕塊瘀青,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需要面對的。輕度的創(chuàng)傷十分有益于他們了解周圍環(huán)境,提高身體的反應力。本文將要告訴你:如何避免意外傷害。當意外情況發(fā)生時,如果你能多了解一些醫(yī)療知識,就能大大減輕、或者減少造成永久性傷害的可能。
家庭療傷大法割傷和擦傷嬰幼兒常常會摔倒,所以你應當多準備一些跌打損傷藥。
如何處理事實上,一般的擦傷只會流一點兒血,如果程度較輕,甚至不會出血。對于這種情況,不需要特別的醫(yī)療處理就能恢復,只需給孩子一個溫柔的擁抱就夠了。
如果創(chuàng)面比較大,用清水仔細沖洗干凈,因為這種傷口一般都會沾有臟東西。比如摔在地上蹭傷膝蓋時,一定要把傷口上面的灰塵洗凈,否則可能引發(fā)感染。當傷口洗凈后,可以涂上一些殺菌止血的外傷軟膏,然后再用寬松的潔凈棉布包扎,注意不要包太緊。
處理割傷時,首先要用干凈的棉布將傷口包扎,包扎時稍用力以止血。如果傷口臟,應在包扎前先清洗。小的割傷并不需要去醫(yī)院治療,它們會自己長好。當傷口止血后要去除包扎物,讓它暴露在空氣中,能增長孩子的勇氣,所以盡可能讓傷口暴露在外,等它們自己長好。對于較大的傷口,需要每天換紗布,以免傷口感染。
何時需要就診割傷較深,或者傷口表面很臟,簡單清洗并包扎止血后,應立即送診所進一步處理。
扎刺小家伙大部分的“探索”游戲都結(jié)束于手或者腿上扎的“小刺兒”。小孩兒在扎刺后會傾向于來回抓傷處,因此如不及時處理可能引起嚴重的感染。
如何處理用肥皂水仔細清洗患處以及附近的皮膚,然后使用消過毒的鑷子輕輕夾住刺,稍用力垂直向外拔就可以了。注意用力不要過大以免將刺體折斷。
何時需要就診如果扎的刺比較大,或者嵌入皮膚比較深,或者位于關(guān)節(jié)處比如手肘或者膝蓋,或者位于眼部及附近時,應尋求醫(yī)生幫助。再有,如果你取出刺后,發(fā)現(xiàn)附近有些腫時,也應聯(lián)系醫(yī)生,這很可能是患處感染了。
燒傷和燙傷燒傷和燙傷,如果處理不好,對于嬰兒來說往往會因此產(chǎn)生極為嚴重的后果,因為他們的皮膚非常薄。
如何處理無論造成傷害的東西是燙物、明火、電還是化學物品,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一樣的:立即使用涼水沖患處持續(xù)10分鐘以上。不要使用洗滌劑、凝膠或者黃油(某些偏方如此),也不要摻進冰塊。
何時需要就診燒傷臉部、手腳,或者生殖器官時,應立即去醫(yī)院,否則一旦耽擱,可能引發(fā)嚴重的后果。對于12個月以下的嬰兒,無論何種類型的燙傷或者燒傷,無論嚴重程度如何都應該去看醫(yī)生。所有因電擊或者化學物品導致的傷害都應當去看醫(yī)生。
牙齒碰傷如果孩子不慎摔倒,還碰到了牙齒,無論是直接摔掉還是僅連著一點皮,牙齒都還有被修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