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是我們從古代就流傳下來的一個術語,單純從字面上理解胎教就是對胎兒進行早期教育,這是一個誤區(qū),因為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面僅僅有一個初步感覺,比如在四個月的時候胎兒對冷的刺激會有一些反應,在五個月的時候對溫熱會有一些反應,在六個月的時候胎兒的嗅覺和聽覺開始初步建立,在七個月的時候開始有聽覺。由于胎兒在母體內特定的環(huán)境限制,因此不可能具備學習能力,所以對胎兒進行教育的說法是不準確的。胎教的本質是在胎兒發(fā)育期間對胎兒進行營養(yǎng)促進和環(huán)境促進,促進胎兒大腦更好地發(fā)育,使得胎兒出生后奠定一個良好的大腦基礎。
促進大腦發(fā)育是不是可以使孩子以后更聰明?
當然,促進大腦發(fā)育肯定能使孩子更聰明,但是是否聰明的影響因素有很多種,包括先天和后天的因素。人腦是一個智能器官,是否聰明和人腦細胞數量有關系,尤其是和椎體細胞數量有關,還有和細胞之間網絡連接是否豐富有關。胎教的目的就是在胎兒大腦發(fā)育最快的階段進行一些營養(yǎng)干預,給予胎兒一些良性刺激,來刺激胎兒大腦網絡更加豐富,細胞數量更多。當然后天教育如果沒有做好也是不行的,因此后天的培養(yǎng)也有同樣的重要作用。
胎教的形式有哪些?
形式有:音樂胎教、語言胎教、撫摸胎教、視覺刺激幾種。
最常用的有音樂胎教和撫摸胎教,音樂胎教是對胎兒智力開發(fā)具有特殊功能的一種方法,方式有以下幾種:一個是孕婦聽音樂、一個是父母唱歌給胎兒聽、另外胎教器傳聲,一般從孕24周以后開始進行,每天早中晚各欣賞20—30分鐘,胎教傳聲器每天兩次,每次5—10分鐘。建議母親聽柔和的、輕松的、歡快的音樂,不要聽一些噪音大的如打擊樂等類型的音樂。以上是指的母親聽音樂。六個月以后還應該給孩子聽音樂,這時候胎兒的耳朵基本發(fā)育完善,具備了聽聲音的能力,這樣就可以通過胎教傳聲器直接刺激胎兒的聽覺器官,這樣有利于胎兒聽覺中樞大腦發(fā)育。撫摸胎教從孕6—7個月的時候可進行推晃和鍛煉,即輕輕推動胎兒,使之在腹中散步,經過撫摸訓練出生的胎兒,肌肉活動力較強,對外界環(huán)境的反應較靈敏,在以后的翻身、爬行、站立、行走等動作的發(fā)展上都要提早一些。撫摸胎教要求每天上9—10點,胎兒活動時進行,每周3次,每次5—10分鐘為宜,撫摸胎教配以輕松愉快的音樂效果更佳。
胎教有哪些內容?
●優(yōu)身受胎●優(yōu)靜養(yǎng)胎●積極促進
所謂優(yōu)生受胎就是指父母雙方都應該是很健康的,這是孕育健康胎兒的前提。然后在這個前提下再進行優(yōu)良環(huán)境下的養(yǎng)胎,胎兒在母體內需要吸收氧氣和營養(yǎng),這些都是保證胎兒生長很重要的內環(huán)境因素。外環(huán)境就包括母親的情緒、營養(yǎng)、修養(yǎng)、學識、禮儀、情操等。比如在早孕的時候如果母親情緒不好就會造成胎兒的腭裂和唇裂,如果在中孕期和晚孕期持續(xù)情緒不良,這樣的孩子出生后他的體重就會很低,出生后愛哭、不愛睡覺、吵鬧不安,還會頻繁拉稀、嘔吐。六個月以后胎兒的基本感覺功能就建立了,這時候就可以給予一些良性刺激,反反復復的良性刺激(音樂、撫摸、光照、語言)就可以促進大腦神經通路和皮層的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