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 懂得故事中的有趣情節(jié),能說出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
2. 知道不同的小動物的家也是不一樣的。
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
2. 動物圖譜
活動重點:
懂得故事中有趣情節(jié),能說出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
活動難點:
知道不同的小動物的家是不一樣的。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張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這是一個關于誰的故事呢?小朋友想不想聽?
那小朋友可要仔細聽,老師一會兒可是要提問的!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
1.教師生動地講述故事一遍(出示PPT)
2.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提問并出示相應圖片
師: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是關于誰的故事呢?它想做什么呢?小朋友想一想他原來是誰的家呢?
問1:第一次他想做誰的家呢?(蜜蜂)XX有沒有讓小蛋殼做它的家呢?為什么呢?(引導幼兒說出它的家在哪里呢?)
問2:后來他又想做誰的家呢?(螞蟻)XX有沒有讓小蛋殼做它的家呢?為什么呢?(引導幼兒說出它的家在哪里呢?)
問3:那再后來他又想做誰的家呢?(小青蛙)XX有沒有讓小蛋殼做它的家呢?為什么呢?(引導幼兒說出它的家在哪里呢?)
問4:那他還想做誰的家呢?(小蝸牛)XX有沒有讓小蛋殼做它的家呢?為什么呢?(引導幼兒說出它的家在哪里呢?)
問5:最后,它做了誰的家呢?(金龜子寶寶)
。ㄐ∨笥褌冋姘簦f了這么多,可是小朋友還忘記了一個小動物,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等老師講完再請小朋友舉手說這個小動物是誰)
三、總結
師:每個小動物的家一樣嗎?(不一樣)對的,每個小動物的家都是不一樣的,就像小朋友們的家也都是不一樣的,對不對?
小朋友們喜歡這個故事嗎?那老師給小朋友布置一個小任務,請小朋友們回家把這個好聽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小蛋殼》這個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趣,語言優(yōu)美,尤其是對話簡單重復,但又不單調(diào)乏味,非常適合中班上學期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易于幼兒熟記和進行表演。 在活動開始之前,我制作了有關故事內(nèi)容的課件,我以課件的出示來導入,引導幼兒觀察小蛋殼的表情。生動、有趣的課件給予了幼兒視覺上的直觀感,一下子就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在講述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能認真傾聽。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懂得故事中有趣情節(jié),能說出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引導式的提問方式:小蛋殼想做誰的家呢? XX有沒有讓小蛋殼做它的家呢?為什么呢?(引導幼兒說出它的家在哪里呢?)通過這樣的提問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語言回答,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nèi)容,有助于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針對目標而言,第二個目標,知道不同的小動物的家也是不一樣的,可以作為一個活動延伸,讓幼兒說一說除了故事中的小動物的家還知道誰的家在哪里,對于活動的設計,我也需再次研磨。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教學,才能更貼合幼兒年齡、貼合活動主題、貼合活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