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科學領域與藝術領域的融合是教育者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有趣味的科學與藝術教育活動來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茖W領域為藝術領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經(jīng)驗和課程內容,藝術領域為自然科學領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機會和表現(xiàn)平臺。允許幼兒在科學的探究后的表達"隨心所欲",教育過程中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支持孩子的探索和表達,才會實現(xiàn)幼兒教育科學領域和藝術領域的真正融合。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性的,啟蒙性的。雖可劃分五大領域,但每個領域間的內容是相互滲透的,它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各個方面能力的提高。"陳鶴琴先生的"五指活動"理論,也認為"幼兒園的課程應該是整個的、連貫的。"這就意味著要關注不同領域和領域間的相互滲透,沒有相互滲透的領域是背離當今教育觀和課程觀的。幼兒科學與藝術領域的融合,就是以素質教育思想為宗旨,把科學與藝術教育諸要素組合起來,使之相互滲透。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這樣描述藝術與科學的關系:藝術與科學是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法國文學家福樓拜曾預言:時代的前進將使藝術越來越"科學化",而使科學越來越"藝術化"。
一、科學教育目標的整合
在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教育的目標不僅反映科學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強調興趣、情感、態(tài)度、能力等各方面的目標。但長期以來,我們過分強調科學教育在幼兒智育中的獨特功能,沒有將科學教育作為向幼兒實施全面發(fā)展教育的一種途徑來認識。因此,在課程設置上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況,活動計劃中只注重有關認知這個單方面的目標,忽視情感、態(tài)度、能力等多方面目標,降低了科學教育的價值。作為教師應當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充分挖掘科學教育中認識、情感、審美等因素,充分考慮科學教育智育功能以外的德育、美育、個性養(yǎng)成等功能。例如"動物的自我保護"生成課程,目標上除了對各種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了解,知道愛護和珍惜動物,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等,還整合了藝術領域的目標,感受各種動物外形的美,用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形式(拼貼、泥工)表現(xiàn)出來。未完,請點擊下載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