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給幼兒實踐的機會,使其學會探索。
科學活動注重讓幼兒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動手操作是其主要特征。而幼兒的美術活動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使用紙筆或不使用紙筆而運用其他工具材料的操作行為,幼兒美術教育是操作教育,沒有操作就談不上美術教育,而且幼兒的愉悅性、體驗性和技能習得都是在操作中獲得的。由此可見,科學與美術教育有著共同的特征,即動手操作,只不過操作對象不同而已。所以,科學與美術的融合教育必須滿足幼兒操作的需要。
1、科美融合在科學活動中的滲透。
常規(guī)科學活動涉及范圍很廣,我們嘗試著將科美融合的教育滲透在日?茖W教學中,在原有的活動方案上加上美術的環(huán)節(jié),同時做到巧妙結合、不露痕跡。如:科學活動"認識雨",教師帶領幼兒進行實地教學,觀察雨滴落下來是什么樣子的;落在人的衣服、臉上,落在窗戶上、落在地上都有什么不同;師生一起打著傘穿著雨衣、雨靴走到雨中,享受雨滴帶來的樂趣。有了雨中玩耍的經驗,幼兒的藝術靈感也得到了激發(fā),畫起小雨滴、小雨傘都惟妙惟肖。再如:科學活動"輪子",增加了讓幼兒運用收集的牙膏盒、吸管、瓶蓋制作汽車,讓幼兒更好地感知了輪子能夠滾動,而且,小制作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加入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有的幼兒還在操作中發(fā)現只有四個輪子都裝好以后汽車才能保持平衡,這又是小制作帶來的發(fā)現。
2、科美融合在美術活動中的滲透。
為了更好地探索科美教育的融合,我們在美術活動中也適當地加入了科學知識的認知活動。如小班以"玩色"為主要手段,開展了"花被子""顏色變變變""玻璃滾畫"等一系列活動,利用玻璃、積木等作為作畫工具玩玩畫畫,利用三原色兩兩結合變成其他顏色的原理等,讓幼兒在玩和畫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再如,美術活動"七彩太陽",我們通過用三棱鏡做實驗的方法,了解太陽光能分解成七種顏色,在活動中,幼兒不僅了解了彩虹形成的原理,而且在給太陽涂色時色彩也更加的豐富。再如:我們在美術活動中,尋找那些幼兒便于操作又感興趣的材料,如:報紙團印花、毛線印出花朵的新衣、棉簽畫出的菊花、小手印出的樹葉等等。不同的材料營造出不同的效果,不但激發(fā)幼兒強烈的好奇心。更加有效的提高了幼兒操作的興趣。
3、科美融合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在科學活動之前,我們運用較多的調查方法讓幼兒對教學活動做一些準備工作,我們要求幼兒用圖畫的方法將自己的調查結果記錄下來。如:科學活動"神氣的尾巴",幼兒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認識了許多不同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并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為科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也特別注意科美教育的融合,如種植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教師在教會幼兒種植的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以后的時間中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并將這個過程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積累成冊后,孩子不僅認識了植物的生長,更有效地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科學美術運用通俗而又賦予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的語言,消除了藝術與科學之間的互不相關?茖W美術不僅闡釋表現了科學的真諦,而且使科學思想、科學理念、科學知識得以普及;不僅表現人文環(huán)境、自然物質,而且描繪科學世界、觀念意識。科學美術在促進人類社會藝術、科學思想、精神境界提升和發(fā)展方面,作用越來越大。
【參考文獻】
《美術課程標準解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幼兒科技教育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