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使用幼兒熟悉的語言,如把豎線、橫線比喻成木棍,豎線比喻成木棍站立,橫線比喻成木棍睡覺,弧線比喻成木棍彎腰。講時掌握幼兒的語言特點,幼兒喜歡用重疊詞。因此,在講形象特征時多采用重疊詞,如講鴨子畫法時可以這樣說,圓圓的頭,扁扁的嘴巴;蘋果,圓圓的蘋果;熊貓的身體是胖胖的;大象的鼻子是長長的;紅紅的太陽;綠油油的草地等。多用重疊詞,就能加深幼兒對形體特征的印象。
4、用擬人夸張的手法進行教學。把要畫的內(nèi)容編成一個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邊講邊畫,傳授簡單的繪畫技能。
5、多畫多練是提高幼兒繪畫技能的主要途徑,除了每天繪畫教學活動外,還可利用區(qū)域活動中的繪畫角,扮演小畫家,引導幼兒參與到繪畫活動中來,教師為幼兒提供紙和筆,供幼兒自由涂畫,并以參與者的的身份與幼兒一起畫畫,這樣就會大大的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三、精心設計活動方案,開展多種形式的繪畫活動,鼓勵、肯定幼兒
幼兒園的備課不僅要設計好活動方案,還要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所以,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設計了"在玩中觀察--在情景中產(chǎn)生興趣--在活動中思維想象--在鼓勵中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活動模式。比如,為了讓幼兒學畫短豎線,我們設計了"可愛的小白兔,請你來做客"的活動:先組織孩子們到草地上玩,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軟,通過觸摸小草來觀察草的色彩及外形,既在"玩中觀察"。然后,在室內(nèi)設置情景,以木偶小兔的口吻簡潔、明了地向幼兒提出要求,激發(fā)他們的作畫愿望,既"在情景中產(chǎn)生興趣"。接著在幼兒作畫過程中緊緊圍繞情境表演向幼兒提出要求。如"草長的什么樣?它是什么顏色 的?""如果你的草地鮮花盛開,小兔肯定會更高興"等,以激發(fā)幼兒大膽想象,既"在活動中思維想象"。這一做法既面向了全體,又對有一定繪畫技能的孩子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最后給孩子留出充裕的作畫時間。畫好后,將事先準備好的紙兔獎給孩子們,讓他們貼在草地上,并鼓勵他們:"這片草地又多又綠,真好!瞧, 可愛的小兔來做客了!"這些鼓勵能使幼兒積極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而那些落筆膽小或缺乏毅力的幼兒也會因此增強信心,既"在鼓勵中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小班幼兒受年齡的限制,小肌肉發(fā)展還不完善,同時對一項單一的活動興趣不能持久。所以還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繪畫活動,讓幼兒對繪畫活動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比如: "手掌印畫"、 "拓印圖形"、 "紙團壓印"、 "泡泡畫",以及 "添畫、吹畫"等活動。我們把這些稱之為玩色活動。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觀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對色彩產(chǎn)生一種情緒表達的需要和欲望。
在繪畫過程中,幼兒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就需要我們老師做適當?shù)囊龑Ш挽`活的處理,在幼兒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幫助;在幼兒感到困難和乏味之前介入,避免幼兒產(chǎn)生畏難情緒。比如:在繪畫《毛毛蟲》時,王越小朋友平時聰明伶俐,畫得很快,然而毛毛蟲的身體卻總是畫成三角形,他幾乎沮喪了,嘟嘟嚷嚷說自己不會畫,準備放棄,看到這種情況,我建議他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畫的?他仔細看了看同伴的畫,得到啟發(fā)后,悄悄地走到我身邊說:"張老師,我慢慢地畫,毛毛蟲的身體就圓了。"說完后開心的笑了。
平時還要注意捕捉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具體、適當?shù)目隙。如?quot;你畫的太陽真好,太陽公公笑得多開心呀!你畫的冰激凌看著好好吃的樣子,等一會兒,我們一起來嘗嘗它的味道怎么樣?你畫的小烏龜真可愛,你愿意讓全班小朋友都來欣賞一下嗎?"等等。讓幼兒感受被承認的快樂,并由此倍添信心,從而更加主動地參加美術活動。
在新的繪畫教學模式下,要求以幼兒發(fā)展為中心,注重幼兒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等目標的培養(yǎng),繪畫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對于幼兒來講,它就是一種游戲,一種能獲得快樂的活動,他們?nèi)徊恢嫷迷鯓硬藕,只要自己快樂就行,所以教師要將選擇的內(nèi)容的出發(fā)點由以老師為主的 "我要他畫什么"轉(zhuǎn)到以孩子為主的 "孩子想要畫什么"上來,老師則成為孩子學習的引領者、支持者、合作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