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論述親子關系的重要性開始,接著舉例分析親子關系對兒童心理的影響,最后列舉了一些國內外關于親子關系的研究。
關鍵字:親子關系、兒童心理、一、前言親子關系作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關系,具有強烈的情感親密性,它直接影響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并將影響他們以后形成的各層次人際關系,在心理學中親子關系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交往關系,具體包括父親與子女之間的交往,母親與子女之間的交往,是以血緣和共同生活為基礎,以撫養(yǎng)教養(yǎng),贍養(yǎng)為基礎內容的自然關系和生活關系的統(tǒng)一體。
20世紀50年代初,鮑爾貝受世界衛(wèi)生組織委托,對在非洲正常家庭中成長和養(yǎng)育的兒童做了大量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兒童心理健康關鍵在于和諧和穩(wěn)定的親子關系。日本學者詫摩武俊說: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論,在從嬰兒期到兒童氣、青春氣的孩子人格形成過程中,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形成因素。
二 案例分析1、孩子的逆反心理看親子關系對兒童的影響四歲的小滔被媽媽要求從幼兒園回家就要練習寫字和算術為上小學作好準備,媽媽認為很有道理,小滔卻說:"我從幼兒園回來已經很累了,我想和小朋友玩,看電視,寫字和算術等上了小學我自然學會,你們大人下班后干什么都可以,為什么我卻不行?"這個四歲多的男孩說的是不是很有道理呢?可是父母們常把孩子的話當做耳邊風,而非要孩子按照大人的一直和按去行事不可,所以首先是家長"逆"孩子的心理規(guī)律提出許多不合理的要求,孩子也就學會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果孩子的精力和時間不是用在自主的學習和生活而是用在千方百計來"對付"家長的強制,那后果就可想而知了。作為家長,應細心觀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其特定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又有其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征。如果違背了這個規(guī)律必然會碰釘子,不僅造成親子關系的緊張狀態(tài),而且還會造成孩子身心發(fā)展方面的障礙,影響孩子的人格健全。因此,父母應該解除自己的封閉狀態(tài),多聽孩子說話,每天全家人最好有一段輕松坦誠交談的時間,也可以與孩子一起游戲、聽音樂,散步等。如果孩子感到家里是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父母是可親近的,可信任的,就會坦率的暢所欲言,同樣父母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工作與生活中的苦惱說個孩子聽,并請孩子幫你出出主意。盡管孩子的想法也許很幼稚,但卻可通過這樣的心理溝通使孩子了解社會,也理解父母事業(yè)和生活的艱辛。事實說明,只要你能創(chuàng)造這種兩代人無話不談的心理氣氛就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最大的成功,就可以為親子關系的協(xié)調架起一座暢通的"心橋"。
2、 孩子的基本敵意和基本焦慮與親子關系案例:文文從小就在父母的呵斥聲中長大,她是一個很聰明的小女孩,各方面的發(fā)展都顯示出比同齡的孩子要快,但是文文的母親性格暴躁,容易生氣,因此文文一旦犯一點小錯,母親就會大聲訓斥甚至打她,文文會邊哭邊叫"我不敢了,我不敢了……"奇怪的是盡管母親如此對她,她卻仍然依賴和粘著母親,去哪沒有母親就不去,吃飯沒有母親不吃,睡覺更如此,表現出既害怕敵視有依賴父母的現象。
心理學家霍妮說:"兒童的異常行為始于兒童期那種制造焦慮的那種環(huán)境,特別是不正常的親子關系。"神經癥性格結構萌發(fā)的根源是親子關系的失調,或者是說父母對待孩子的不人道方式。如果親子關系是積極的、溫暖的,是建立在真正的愛之上的,那兒童就易得到正常的發(fā)展;如果父母對兒童的反應是冷漠的、表面的和攻擊的,不能給予兒童真正的愛,就會造成兒童的不安全感,這對于兒童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使之陷入既依賴父母又敵視父母的不幸處境之中。由于兒童的無助感、恐懼感和由敵意而導致的內疚感等等,使得他不得不壓抑這種敵意,對基本敵意壓抑產生的就是進本焦慮。它意味著由父母硬氣的敵意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將泛化到整個世界和世上的一切人,使兒童確信世間一切事物和一切人對他都潛伏著危險。
三 國內外關于親子關系對兒童心理發(fā)展影響的研究(一)親子關系的不同側面對兒童心理發(fā)展影響的研究1.父母的管教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對兒童的影響最早研究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兒童社會化影響的美國心理學家P.M.Symonds在研究中發(fā)現,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表現出社會所需要的行為,如情緒穩(wěn)定、興趣廣泛、富有同情心等;被父母拒絕的孩子大都有情緒不穩(wěn)定,冷漠,倔強而逆反;受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較被動順從,缺乏自信,依賴性強;讓父母服從自己的還字有很強的進攻性。20世紀60年代后,美國學者D.Bumrind、A.L.Baldwin、日本學者詫摩武俊等人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結論。
國內在該領域研究也相當深入,如望欣等采用《父母教養(yǎng)方式問卷》和《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卷》調查教養(yǎng)方式對中學生焦慮水平的影響,結果表明,父母溫暖的情感、理解與兒童的焦慮有顯著的負相關;父母的拒絕否認,過度保護,過分干涉,嚴厲懲罰與兒童的焦慮水平有顯著的正相關。另外,孟育群采用《兒童十四種人格因素問卷》和《親子關系診斷測驗。進行了關于親子關系對少年問題行為及人格特征的影響的過表明:父母的管教態(tài)度與兒童人格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進一步的出結論:父親管教態(tài)度對兒童行為及人格特征的影響較母親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