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不僅僅是幼兒智力、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同時也為他們今后的生存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們應采用有效策略,重視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幼兒交往能力的機會,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合作意識。為了使幼兒初步了解有關交往能力的要求,我同幼兒共同制定出交往合作活動規(guī)范,即不打人、不罵人、不爭奪玩具,要有禮貌,要謙讓,要商量。
關鍵詞:幼兒; 交往能力; 培養(yǎng)
《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促進幼兒社會性方面的發(fā)展是每一所幼兒園必須完成的教育任務之一。因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必須重視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幼兒健康成長,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下面就談一談筆者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對其進行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點滴體會:
一 、積極提供幼兒交往的機會,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意識。
為了使幼兒初步了解有關交往的要求,我同幼兒共同制定出交往活動規(guī)范,即不打人、不罵人、不爭奪玩具,要有禮貌,要謙讓,要商量。其次,通過看圖說話"我和你一起玩"、木偶戲"幫熊貓拾玩具"等生動形象的形式,使幼兒懂得什么是友愛,怎樣做才是友愛。第三,以營造合作氛圍為主題,布置活動室環(huán)境。如在圖書角上張貼體現(xiàn)小朋友合作行為的各種圖片。與此同時,多提供幼兒交往的機會。我以培養(yǎng)合作性為目標,建立幼兒活動區(qū),明確了在各活動區(qū)中對幼兒進行合作性培養(yǎng)的具體目標。例如:圖書角、美工角、音樂角等,讓幼兒合作分發(fā)餐具、課堂用品等;午睡前后讓小朋友互相幫助穿脫衣服、系扣子等。
二、影響幼兒交往的因素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影響幼兒交往的因素主要有:
1、家庭環(huán)境對幼兒交往的影響
由于現(xiàn)在生活節(jié)奏逐漸加快,家長也越來越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也就更少,獨門獨戶的家庭居所也使得孩子生活空間變得更小。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喜歡獨來獨往,變得害羞,見人不說話,以自己為中心,處處盛氣凌人,無法去和別人友好交往。
2、教師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影響
教師是孩子在幼兒園最主要的交往對象,而且每天照顧管理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教給他們各種知識和技能,因此孩子都把老師當成心目中的權威。他們把老師當成學習的榜樣,在不知不覺中去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在模仿中學習了大量的社會性知識。
三、幼兒交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利用幼兒園的教育環(huán)境來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班級氣氛,引導孩子的人際交往,能使孩子之間的關系更加友好,從而產(chǎn)生的安全感。教師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積極交往的氣氛,為孩子增加交往的機會。比如,對剛入園的孩子教師可以讓孩子之間自我介紹一下,使他們消除緊張害怕的心理。教師引導孩子間相互關心,互相幫助,如:一個孩子跌倒,教師可以讓其他孩子把他扶起來;一個孩子在畫畫中,一個圖形畫畫不好,教師可以讓會畫的孩子教他畫。教師還要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感謝"謝謝你"。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過節(jié)的慶祝會、生日會等活動來使孩子增進友誼。如:我們曾充分利用六一兒童節(jié),因為這一天是屬于他們的節(jié)日。另外,每個班級總會有幾個個性靦腆或者孤僻的幼兒,平時不知道怎么跟同伴表達想交往的意愿。因此這就需要老師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這些孩子與同伴廣泛交往,如在班內的一面墻上,我們布置了"我和我的好朋友"主題墻,請孩子們按意愿選擇想要結交的朋友,然后把自己和好朋友的自畫像放在一起貼到墻上。這種孩子能看到的交友方式給孩子一種積極的暗示,使他們大膽表達。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有意識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交往的機會,如讓他們一起吃飯、一起游戲、一起畫畫等,使他們在交往中進一步熟悉和了解同伴。
2、培養(yǎng)交往自信心
交往能力弱的孩子自信心不足,對他們的學習、心理、交往等發(fā)展帶來許多不好的影響。因此教師平時在日常生活中對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要多鼓勵和肯定(當然肯定和鼓勵應該適當、具體、有根據(jù)),同時我們教師也要注意捕捉幼兒的閃光點,發(fā)揮他們的特長,揚長避短,從而樹立其自信心,為幼兒交往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基礎。對害羞膽小的孩子,教師要隨時關注他,可以把他當成自己的好朋友,和他多談心,對他喜愛的東西也表現(xiàn)出興趣,不要擺出教師的權威對他下結論,平時也不要強迫他去干什么說什么,利用一些活動方法來具體幫助他,增強交往自信心,克服害羞的心理,參與同伴交往,敢與同伴交往。
四、借助家庭環(huán)境來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孩子并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和別人交往,但是只要大人給予一定的指導和鼓勵,這個問題就能解決。父母雖然不能左右孩子社會交往的方向,但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幫助孩子提高社會技能,這會對孩子未來社會性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社會性培養(yǎng)需要家、園、社會保持一致、密切配合。"作為家長應積極的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每天下班后花一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做做游戲,唱唱歌,玩一玩,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和孩子在一起度過一個快樂的時光。 家長應努力讓孩子學會快樂地與人相處,在與人相處中尋找到快樂。家長更要注重身教,以良好的言行舉止影響孩子。家長平時還要認真傾聽孩子說話,讓孩子感覺父母是想聽他說話的。尤其是那些平時表達能力不好的孩子,父母就要更加耐心,不要因為孩子說得慢而顯得不耐煩并打斷他的話,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并且父母可以提醒他:"慢慢說,不著急,想好再說!"要嘗試著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感覺和其表達的意思,幫孩子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