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的發(fā)音器官發(fā)出的語音同語義的結合體,是人類在勞動中同勞動一起產生出來的。幼兒期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有計劃、有目的地對他們進行語言教育,可以促進他們迅速的掌握這個交際玩具,為了他們接受教育和社會交往,準備最起碼的條件。同時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是社會現(xiàn)代人所具有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為他們學習書面語言打好基礎,這樣也為幼兒入小學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學以及日常生活中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呢?
一、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一)練習學說完整話目前,在許多幼兒中普遍有不同程度的說話不完整現(xiàn)象。那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中,許多幼兒普遍有不同程度的說話不完整現(xiàn)象。所以,在日常生活育活動中,就要對幼兒進行說完整話的教育與培養(yǎng)。
1.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培養(yǎng)幼兒說完整話往往,幼兒想表達的一句話或思想傳遞的一個信息都有一定程度的省略想象。最為普遍的如:幼兒想小便時,把“老師我要小便”省略的表達為“老師小便”,把“老師,我的鞋帶開了”省略表達為“老師鞋帶開了”。說話中丟字落字,把整個語意都改變了。那么,作為老師,對于幼兒在說話中的語病,就應及時給予糾正與正確引導。
2.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啟發(fā)誘導幼兒說完整話在我們的教育活動中,往往在課程進行中,需要幼兒來回答問題配合進行。那么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就要注意讓幼兒學說完整話,把教師的問與幼兒自己的答,完整的結合、表達出來,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要起到啟發(fā)誘導作用。比如:在觀察春天的變化這一活動時,教師提問:“春天的風吹在臉上有什么感覺?”不說完整話的孩子會很快的回答:“很暖”或“不冷”“不怎么冷”,而此時教師就要提醒幼兒“請小朋友說完整話,春天的風怎樣怎樣?”在教師的提醒下,幼兒會很快地說:“春天的風吹在臉上很暖,不冷了”。這樣就為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說完整話的習慣打下基礎。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3.做好家長協(xié)助工作孩子雖然每天大部分時間在幼兒園渡過,但是回家的一小部分時間也不能忽視,那么從幼兒園離開到回家這段時間段的工作,就要由家長來配合了。比如:在離開幼兒園回家的路上,家長可以隨便地問問幼兒:“今天老師教給你們什么知識了?”或“老師對小朋友提出什么要求了?”這個時候,幼兒就會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回答出:“今天,老師教給我們怎樣做風車了”或“老師說讓我們明天來幼兒園時,每個小朋友帶一個紙盒做手工”。這樣在不知不覺、和諧的氣氛中,培養(yǎng)了孩子說完整話的習慣。
(二)在學說完整話的基礎上,發(fā)展幼兒的講述能力幼兒教師語言啟發(fā)和有意識的培養(yǎng)、訓練是幼兒掌握語言的關鍵。解決好培養(yǎng)幼兒講述能力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是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前提。
那么,培養(yǎng)幼兒講述能力及培養(yǎng)幼兒教育獨白語言,其基本要求便是:教育幼兒清楚的發(fā)音,用詞正確,能用較完整連貫的句子,圍繞一定的描述,講的生動,形式和內容要一致,還要適應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水平,也就是說:我們訓練幼兒講述能力,既要考慮幼兒生理提供的可能性,又要考慮幼兒心理上的潛在能力,三到六歲幼兒學習語言練習講述的生理條件開始成熟。從幼兒生理上看,大腦的語言運動中樞已有一定的發(fā)展,為語言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從幼兒心理上看他們在與小朋友、成人交往的范圍在逐漸的擴大,急于表達自己所見到的事物,有學習說話、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要求。因此,我們在幼兒這個年齡段,要訓練幼兒圍繞一定的題目,用詞正確,詞語搭配得當,講話連貫,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還要培養(yǎng)幼兒在講述中的主動性,注意用詞生動形象,關于運用形容詞來描繪,講話時聲調、速度、停頓能有所變化。因此,培養(yǎng)幼兒講述能力,絕不是單純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