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綱要》,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有了深深的體會:正確的教育觀點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
一、 愛所有的孩子“愛孩子”這三個字說起來簡單,但要真正做到就不那么容易了。愛聰明的孩子,愛漂亮的孩子,愛聽話的孩子誰都會,但有些孩子卻讓你很難愛上他。對于這一類孩子怎么辦?我在工作實踐中的出一個結論: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孩子,這樣你就會愛上他們。
幼兒是一個正在發(fā)展中的個體,幼兒時期是身體、心理和社會性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認識事物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向抽象概括發(fā)展;幼兒的情感從簡單、不穩(wěn)定向更為多樣化和穩(wěn)定性方向發(fā)展;幼兒的行為從帶有很大的無意性向有意性發(fā)展,幼兒的個性開始形成。由于遺傳、環(huán)境和教育的不同,他們在生活經(jīng)驗、知識技能、興趣愛好、智力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發(fā)展,表現(xiàn)出個別差異。而我們的最終目標,就是讓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用發(fā)展的觀點來指導工作。
我班有個車陽昊小朋友,可以說他是個比較特殊的孩子,剛入園的一周里,他的破壞性就一覽無余了,用小拳頭動敲西敲,把玩具隨便亂扔,用腳踢椅子,圖書撕壞了一本又一本,在一次次的行動中,他沒有語言,全靠動作發(fā)泄。在集體活動中注意力很不集中,話聽不懂,智力和語言與一般孩子相比有很大差距。我們在對全班進行教育的同時,注意了對他的個別教育。他不會說話就一句一句教他,從叫老師——叫夏老師——叫夏老師早,盡管發(fā)聲很難,但還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學會了。平時,我總把他拉在身邊,有意無意地同他講話,讓他在點點滴滴的時間里受到語言的刺激。有一次,他穿了一件新衣服,我說:“車陽昊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借給我穿穿好嗎?”他用了很大的力氣說:“你穿太小了。”我一下抱起了他,他能說出這句話,我很高興,這在他原有基礎上是個不小的發(fā)展,這是他說出的最長一句話,而且他還知道他的衣服給我穿太小了,即使他與別的孩子比,還顯得很差,但是從他個體的縱向水平來說,他的這一發(fā)展是很大的,你就會覺得他可愛。
我覺得教師不僅應從教育對象的橫向水平評價個體的發(fā)展,而且更應從教育對象個體的縱向發(fā)展上來評價個體的發(fā)展。教師要用幼兒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同時還要尊重每個幼兒的特點,針對幼兒發(fā)展的個別差異,實施個別教育。
楊皓斐小朋友剛來園時,天天眼淚泡飯,除了蝦仁什么也不吃,不管你用什么辦法,她一概用哭聲來回答你,一時弄得我們無計可施。說心里話,她每次吃飯,我都強壓一肚子的火,可臉上仍堆著笑陪她,這樣的孩子很難叫人喜愛。有一次吃方糕,她不肯吃還哇哇哭,我對她說:“斐斐笑起來真好看,老師要看你的笑臉。”她不哭了,我把方糕分成很小的一塊塊,勸她吃,可她又哭了:“我要吃花花。”我一聽忙把盆里的紅絲綠絲都拿給她:“這些都給你吃,你吃一小口糕,我就給你吃一口紅綠絲。”一會兒,她把糕吃下去了,我問她:“好吃嗎?”她點點頭,我問:“以前吃過嗎?”她搖搖頭。我說:“老師這里還有兩塊糕,等媽媽來了帶回去吃好嗎?”她點點頭,回家時把糕帶回去了。第二天,她媽媽說:“她回家后狼吞虎咽地把糕吃了。”從這件事后,楊皓斐和我們的關系進了一步,我經(jīng)常鼓勵她嘗試吃沒有吃過的東西。以后每當她吃了一樣東西時,我就及時表揚她,鼓勵她,等她樣樣食品都吃了,我再鼓勵她吃得快些,現(xiàn)在她不再挑食了,雖然和孩子們相比,吃飯還是略慢一些,但和以前的斐斐相比,已經(jīng)判若兩人,越來越可愛了。
二、 愛與教育幼兒期是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期,如果在幼兒期積極的情感得不到充分發(fā)展,就會影響心理健康甚至阻礙智力的發(fā)展,所以,在幼兒階段,發(fā)展的基本問題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