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幼兒人際信任水平的差異性。在分巧克力中,存在著性別上的差異。男孩比女孩更多地選擇方法1。也就是說,相比較女孩來說,男孩對外界不夠信任。
這個結果與鄭信軍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所得出的結果表明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沒有性別差異一致。在中國,父母對男孩子的要求相對比女孩子要高,在人際信任方面也是。
在分析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對幼兒的人際信任水平的影響時發(fā)現,在分巧克力和送巧克力實驗中,父母的學歷沒有影響幼兒方法的選擇,進行卡方檢驗后也發(fā)現沒有顯著性的差異。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幼兒方法的選擇沒有受到父母學歷的影響。
2.父母信任教育水平和影響因素。母親信任教育的得分顯著高于父親,母親比父親更多教育孩子周邊環(huán)境是可信的。說明母親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較少提及環(huán)境中的危險因素,讓孩子感覺到環(huán)境相對值得信任。這可能是因為母親在家庭以及社會中都比父親承擔了更少的壓力和社會責任,他們所接觸的也比較少,所以相對來說對外界會更加信任一些。
在影響因素上除了母親年齡之外其他都沒有顯著地影響到父母的信任教育水平。
3.幼兒信任水平和父母信任教育的關系。在分析兒童信任水平和父母信任教育的關系后發(fā)現,選擇讓陌生人分巧克力的兒童其父母的信任教育得分均高于選擇讓老師分的。這說明父母的信任教育可能影響兒童對陌生小朋友的信任水平。
綜合以上方面的分析討論,筆者認為父母信任教育與大班幼兒的人際信任水平的相關是有限的。但我們不能就此完全忽略父母信任教育對幼兒的一定影響。因此不能忽視家庭、幼兒園等因素對幼兒人際信任水平的影響作用。
五、本研究的不足與展望根據布朗芬布倫納(bronfenbrenner)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論,我們也可以推斷出親子間的信任水平高,自然就會影響到孩子對除父母之外的其他人的信任。但是這個研究中幼兒人際信任與父母信任教育沒有相關性可能是因為本研究樣本容量不足,不能保證分組分析時每組樣本數多于30個。所以擴大樣本容量,可能會得到更有意義的結果。
參考文獻:
[1]牛江河,辛自強.不同主題和風險下的人際信任:"信任圈"的中、加比較[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2).
[2]井維華,張慶強.青少年學生的人際信任度與家庭因素的相關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6,(2).
[3]王玲,劉學蘭.心理咨詢[m].廣州:暨南人學出版社,1998.
[4]張靜.家庭因素與青少年人際信任的關系研究述評[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5).
[5]楊中芳,彭泅清.中國人人際信任的概念化·一個人際關系的觀點[j].社會學研究,1999,(2).
[6]張建新,張妙清,梁覺.殊化信任與泛化信任在人際信任行為路徑模型中的作用[j].心理學報,2000,(3).
[7]李偉民.梁玉成.特殊信任與普遍信任:中國人信任的結構與特征[j].社會學研究,2002,(3).
[8]鄭信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d].寧波大學學報,199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