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創(chuàng)設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也為幼兒提供了自由空間,所以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游戲化的練習,創(chuàng)設愉快積極的情緒,要尊重不同尋常的提問,尊重不同尋常的想法,要向孩子表明他的想法,為自發(fā)的學習提供機會并給予肯定,給實踐提供一段不受評價的時期。
三、創(chuàng)造適合我國國情的幼兒藝術教育途徑——藝術教育要走向幼兒生活
《綱要》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表現美化自己的生活。這既符合當代教育改革的趨向-----教育回歸學生的生活,又體現了教育走近幼兒的生活世界。
幼兒感知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是長期的,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huán)境中和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fā)展的。因此,藝術教育應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首先,教師帶領幼兒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積累感性經驗,尋找藝術要素,培養(yǎng)藝術感知能力,如尋找自然中的審美教育資源(春天的綠芽、各種花卉)。其次,在幼兒各領域活動中滲透藝術教育。藝術的個方面內容都能給幼兒愉悅,音樂相當于興奮的語言,它對幼兒的預約功能有時其他任何藝術形式都比能與只相比的,繪畫可以感受美,事抒發(fā)情感,也能發(fā)泄情感,因此,藝術于幼兒心理健康息息相關,同時,科學中有美,語言中有韻味,健康可以幫助幼兒發(fā)泄不愉快情緒,充滿了未知,充滿了可供探求的新領域,充滿了更多的希望和機遇,所以,藝術是幼兒教育不同領域交叉的地帶。
四、幼兒個性化的活動取向
《綱要》非常鮮明地體現了“面向全體幼兒,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藝術部分指出:幼兒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顒右鹬赜變旱纳硇陌l(fā)展特點,尊重幼兒的差異性,為幼兒提供符合身心發(fā)展水平的活動內容和方式,讓幼兒在游戲、探究、操作、探索和交往中學習,要接受幼兒不同的發(fā)展水平,更多地提供選擇性的活動機會,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藝術活動,不追求所有幼兒一刀切的發(fā)展,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獨特價值,形成個性的審美情緒。
在美術教育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孩子專心致志地畫畫,有的卻拿著筆在紙上瞎涂,沒有象樣的東西,究其原因,是教師為幼兒提供統(tǒng)一的繪畫工具,沒注重個體差異,使幼兒感到操作困難而失去信心,如何使幼兒大膽、不拘一格的活動呢?如在繪畫“春天的柳樹”時,我采用了分組教學,提供了難易不同的繪畫工具,如美工紙、蠟筆、水粉、毛筆,讓能力差的幼兒用手指蘸顏料進行作畫,能力中等的幼兒用蠟筆構圖、涂色或用美工紙撕出形狀粘貼,能力強的幼兒直接用毛筆蘸上水粉進行作畫,多種材料滿足了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結果孩子們興致盎然,都體驗到滿足和成功感,能力差的幼兒對自己有了信心,開始喜歡畫畫了。
總之,教育必須高度重視《綱要》中以幼兒為本的理念,讓每個幼兒在其藝術天性的引領下,按他們自己的能力水平,在藝術活動中大膽、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周圍世界與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體驗自由表達與創(chuàng)造的樂趣,從而實現藝術教育促進幼兒形成健全人格的美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