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評價是發(fā)展想象力的催化劑常常見過這樣的情景:孩子們拿著自己引以為豪的作品讓爸爸、媽媽看,聽到的卻是一句劈頭蓋臉的指責:“你這畫得是什么呀?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人的胳膊有這么長嗎”……。畫得“像還是不像”不能作為對兒童畫的評價標準。美國兒童美術教育家孟納多次提醒家長:“兒童美術的特性就是滿足兒童交流和宣泄感情的需要”。兒童畫表現(xiàn)了兒童的思維方式,成人認識世界是憑著理性,而孩子們認識世界是憑著想象。兒童階段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關系,他們想象力強而寫實性差,其作畫天真爛漫,隨心所欲,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充滿了童真和稚氣,表達了他們那顆可愛的童心,所以我們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評價幼兒繪畫內容。我認為評價幼兒繪畫作品的原則首先是肯定。任何一個孩子只要拿起筆來畫出第一筆時,他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開始啟動了。不管畫得怎樣,都是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表揚的。幼兒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充分認識和利用。首先,要理解童心,從兒童的角度去欣賞,不追求完美,贊賞幼兒點點滴滴的創(chuàng)造,并提供機會與幼兒進行分享、交流,使他們有更多溝通。教師要接納幼兒的差異、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畫家”,如果我們允許幼兒按自己的方式表達,他們就會無拘無束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表達他們的所見所感。其次,要尋找幼兒繪畫作品中獨特的想象力,每一幅兒童畫都有作者自己的想象力存在,在其中有內容想象、形象想象、色彩想象,而且小作者想象時的聯(lián)想方法也有很多種。比如,畫小鳥會聯(lián)想到鳥媽媽、鳥爸爸、鳥爺爺、鳥奶奶……這是同類聯(lián)想;再比如畫公共汽車會聯(lián)想到卡車、警車、大吊車、救護車……這是不同類聯(lián)想;還有擬人聯(lián)想,如畫水果想象畫時,小朋友聯(lián)想到了“西瓜國王”、“葡萄姐姐”等。還有難能可貴的科學幻想、生活聯(lián)想、奇思妙想,如小朋友繪畫作品中設計的海底怪魚會發(fā)炮彈,幫助小魚,保衛(wèi)家園;小蝸牛長著翅膀和烏龜賽跑;大恐龍住在自己的家里等。我們應從這些想象入手,抓住他們最新的、奇特的、怪異的,不同于別人的東西,給予特別的鼓勵。世界有多大,幼兒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寬,幼兒創(chuàng)造的天地就有多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