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接,是指兩個相鄰的教育階段之間在教育上的互相連接。幼小銜接期是指由幼兒園大班進入到小學一年級,此時期恰好是結束幼兒園生活、開始接受正規(guī)小學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一個轉折期!队變簣@工作規(guī)程》明確指出,幼兒園和小學應密切聯(lián)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但實際上,目前往往是幼兒園和小學不通氣,各行其事。作為基礎教育的奠基工程,素質教育應從幼兒園抓起。筆者經(jīng)過幾年的幼兒園教育實踐,深感素質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大班的孩子進入小學,由于幼兒園與小學在教育形式、兒童活動方式、生活作息制度和一日生活常規(guī)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使得許多孩子在入小學初期表現(xiàn)出種種不適應。因此,做好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使幼兒順利進入小學接受教育,這對幼兒今后的發(fā)展是有利的。
一.幼兒入小學初期的種種不適表現(xiàn)幼兒園是一個保教并重的機構,幼兒主要是在玩中學習,教學形式以游戲為主,靈活、自由、趣味性強,沒有嚴格的約束力和規(guī)范化;而小學則是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各種知識的傳授必須根據(jù)國家統(tǒng)一計劃、大綱和教材進行系統(tǒng)教育,且有目的、有要求,教學形式主要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學習活動中嚴肅氛圍顯著增加,游戲色彩大幅度減弱。對于這種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形式上的變化,加上幼兒園老師與小學老師在教學方法上的差異,使得初入小學的兒童往往精神緊張、過度疲勞、身體不適、體質下降、睡眠不足、心理壓力大。不少兒童在學習上、生活上、人際交往上都有困難,出現(xiàn)"三高、三少"現(xiàn)象,即學業(yè)失敗率高,課堂違規(guī)率高,打架斗毆率高;兒童之間彼此關心少,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任務的兒童少,教師與兒童之間的溝通少。此外,還表現(xiàn)為兒童自信心不足、容易忘事、情緒不好、厭惡學習等。所有這些不適表現(xiàn),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轉變過來,這無疑對其心理的發(fā)展和學習的成功有害無利。
二、目前幼小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1.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使兒童入學后對學習內容失去興趣。目前,學前教育的一大誤區(qū)就是家長以幼兒會識多少字、會背多少兒歌、會算多少計數(shù)題等來作為評價幼兒園教育的指標,讓幼兒在入小學前學會識字,在寫字母、拼音和計數(shù)上達到一定要求。因此,不少幼兒園和家長把識字課和數(shù)學課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學的教學內容提前拿到幼兒園讓未入學的幼兒學習。這種"教材下放",讓幼兒學習入學后將要學習的內容,實際上是讓孩子先學一遍,一年后又重復學一遍。這樣做,既浪費了孩子的時間,剝奪了他們的游戲和其它正常的、必要的活動,也造成孩子對入學后的學習內容不感興趣,使幼兒入學初期失去了對學習的新鮮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2.單一的知識教學,使兒童對學校規(guī)矩缺乏認識。近年來,幼兒園對幼兒智力因素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對非智力因素的重視程度,而在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上,更多強調的也是灌輸知識,忽視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實際上,非智力因素在兒童個體發(fā)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顯現(xiàn)出來,如兒童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不僅影響他們學習成績的好壞,也決定他們發(fā)展成才的快慢。幼兒園只注意單一的知識教學,忽視兒童各種能力的提高,使兒童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校的規(guī)矩和課堂常規(guī)缺乏了解,因此,入學后,不懂什么叫課堂,不懂什么叫遵守紀律,不懂什么叫按時完成作業(yè)……凡此種種,都給兒童盡快適應正規(guī)的小學課堂教學帶來困難。
3.幼兒園和小學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對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產生負面作用。有些幼兒教師由于對小學教育不甚了解,平時對幼兒的教育要求與小學不完全一致,加之幼兒獨立做事和控制自己的能力較小學生差,有些幼兒入小學后,握筆姿勢和坐姿不當;學習方式明顯帶有幼兒園特點,習慣于依賴教師;書寫漢字筆順有錯誤,操作活動不規(guī)范;學具使用后不能自己收拾還原;沒有樹立起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馬馬虎虎;有的兒童甚至不懂得按順序看畫面、按頁碼翻書等。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將影響日后兒童的有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