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國教育制度,幼兒園屬于學前教育,小學開始進入學齡期教育。從幼兒園大班進入小學一年級,就跨越學前和學齡兩個學段。從兒童身心發(fā)展看,這是一個過渡期。兩個學段既存在連續(xù)性,又具有相對獨立的階段性,因此在這一個過渡期,兒童身b會發(fā)生一些質(zhì)變,這樣就出現(xiàn)了幼小銜接的問題。為使幼小銜接得順利,幼兒園和家庭要相互配合,同步進行。
一、為什么要搞好幼小銜接在我國,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內(nèi)容、教育制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例如幼兒園是以游戲為主導形式的教育,孩子在幼兒園處于一種沒有任務、沒有壓力的狀態(tài)下愉快地生活和學習;而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兒童就要進入正規(guī)的課程學習,上課有嚴格的紀律,學習有明確的任務,有大量的作業(yè),有分數(shù)的競爭等等,給兒童帶來很大的壓力。這種客觀的存在是兒童在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坡度"。如果我們不注意做好"銜接"的工作,就容易造成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的不適應,出現(xiàn)學習障礙等問題。而一開始的學習障礙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就會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他的自信心,給以后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心理障礙,甚至造成身心的嚴重傷害?梢,搞好幼小銜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影響幼小銜接的主要問題是哪一些呢?除了以上所說的幼小兩個學習階段的客觀差異之外,還有下面的一些因素:
小學入學年齡的提前,課程的加深;一些幼兒園對幼小銜接缺乏科學的認識,以"小學化"為代價來使幼兒消極適應一年級的生活,或者沒有考慮幼小銜接問題,造成幼小教育的脫節(jié);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過高,不適當?shù)亟o孩子增加壓力; 父母過分包辦兒童自己能做的事,嚴重影響兒童責任心、獨立性及有關能力的形成; 家長對幼小銜接認識不足,沒有及時給予必要的輔導。
因此,幼小銜接是一項需要幼兒園、小學和家長共同做好的工作。1990一1994年,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國家教委合作,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開展"幼兒園小學銜接的研究",取得豐碩的成果。我們深大幼兒園一向重視幼小銜接的問題,從幼兒進入大班開始,就把幼小銜接作為主要工作來抓。去年開始,我們園吸收了上述研究的一些成果,使幼小銜接工作更加科學化。但是,光有幼兒園的積極性是不夠的,家長對幼小銜接的認識和配合也十分重要。因此我們利用家長學校等形式,從第一個學期開始時.就對大班的幼J!,家長進行幼小銜接的宣傳和輔導,讓家長了解一些幼小銜接的意義、存在問題和家長應該做些什么,以便家園配合,把這項工作搞好。
二、幼小銜接的兩個階段和兩項內(nèi)容一般認為,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主要體現(xiàn)在小學入學前半年和入學后半年這兩個階段,即幼兒園大班(A預備班)的第二學期和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學期。這兩個半年是做好幼小銜接的關鍵期。入學前半年主要是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從心理、行為、方法等方面做好準備;入學后半年主要是適應教育,把入學后教育的起點降低到符合幼兒與小學生交叉階段特點的水平,使兒童能夠順利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因此,兒童入學前后的各半年是幼習銜接的階段。這個階段存在兒童兩個發(fā)展階段的交叉。幼小銜接就是要找到學前教育準備的著眼點和小學教育調(diào)整的著眼點。
研究證明,兒童入學所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學習適應困難和社會性適應困難兩個方面。這就是幼小銜接的兩個主要內(nèi)容。學習適應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讀寫和數(shù)學兩方面,社會適應困難則主要表現(xiàn)在任另意識和完成任務的能力、規(guī)則意識和遵守規(guī)則的能力、獨立意識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學習適應和社會性適應兩個方面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的。也就是說,兒童在社會性適應上存在的問題,會在一定程度影響其學習適應;在學習適應上的問題,也會反過來影響社會性適應。社會性適應能力的發(fā)展對兒童學習適應至關重要,可以說,做好社會性適應的工作,幼小銜接的工作就做好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