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物體下落時的現(xiàn)象,對物體的下落現(xiàn)象感興趣。
2.能用記錄的方式和語言來表達觀察到的現(xiàn)象。
3.在探索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紙杯、積木、樹葉、海洋球、繩子、手帕、飲料瓶、橡皮,數(shù)量之和多余幼兒人數(shù)。
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記錄單和筆。
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樣大小的手工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1.觀察一種物體的下落現(xiàn)象并清楚表達。
。ǎ保┨岢鋈蝿铡
教師: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沒那么簡單”的挑戰(zhàn)游戲。“沒那么簡單”是什么意思?(看上去很簡單,其實不簡單。)教師:我們知道在地球上物品往上一拋,都會(幼兒補充:落下來。)這個問題很簡單,但你注意物體落下來是什么樣子的呢?又能說清楚嗎?
教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品落下來的樣子,等會請你來說說。
。ǎ玻┙處煵僮,逐一讓物體下落。
。ǎ常┙涣髋c總結。
*幼兒交流。
*教師總結:大家通過仔細觀察,我們注意到可落下來的聲音,有的觀察到了落下來的樣子,有的發(fā)現(xiàn)了落下來的速度。很棒!
2. 觀察、比較兩種物體下落現(xiàn)象的不同,用記錄方式表達觀察到的現(xiàn)象。
。1)提出任務。
教師:我們今天的挑戰(zhàn)是“沒那么簡單”,待會請你選擇兩樣物體,讓它們從同一高度同時落下,觀察它們落下的不同,并記錄下來。什么是“同一高度同時落下”?下面三人一組做實驗,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好后請把物品整理好,把記錄單給我。(同一高度同時落下的規(guī)則。有了發(fā)現(xiàn)馬上記錄。幼兒有困難時,可讓其觀察同伴記錄,用符號記錄。)(2)交流與總結。
*幼兒交流自己的記錄。(教師可關注: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用符號來表示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落速度的不同表現(xiàn)。)*總結物體下落現(xiàn)象的相關因素。
教師:大家通過觀察、比較、記錄,知道了物體落下來時有許多不同。這些不同可能和什么有關系?
*可能與物體的輕重、大小、形狀以及風力有關。
3. 探索讓同樣的紙出現(xiàn)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務。
教師:出示一張彩紙,使其落下。請你們用同樣的紙頭,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不一樣。三人一組,不搬椅子下去試試。
(2)幼兒操作。
*當幼兒出現(xiàn)折疊動作時,上前鼓勵,并與之比較。
*除了折疊,你還有不同的方法嗎?(撕開、團)(3)交流與總結。
教師在總結時可以讓所有幼兒將變化后的手工紙與教師手中的手工同一落下,進行比較,鼓勵幼兒設法使紙落得快些。
4.結束。
在今天的挑戰(zhàn)游戲“沒那么簡單”中,你們表現(xiàn)的都很好,為自己鼓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