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有關(guān)。
灣灣現(xiàn)在四歲一個月,是個很愛問為什么的階段,幾乎所有的事都要問為什么,而很多時候,我給她的解釋她并不能理解,于是我給她做過不少簡單有效的實驗,每次她一看就明白了,而且印象深刻。
比如有一次給灣講烏鴉喝水的故事,她不理解半瓶水烏鴉丟了石頭后就能喝到,我就拿了個礦泉水瓶裝了半瓶水,帶她出去外面,請她把拇指和食指當(dāng)成烏鴉的嘴,一點一點往瓶中裝小石塊,慢慢的水往上升,她用手指做成的烏鴉的嘴終于能碰到水了,她立即明白了故事的內(nèi)容。后來吃飯的時候,我先是乘了半碗湯,然后加進飯去,當(dāng)飯加到一定時,湯就溢出來了,告訴她這和烏鴉加石頭同是一個道理。
坦坦娘介紹的那套小口袋文學(xué)我也買了,這套書我感覺最好的是書中的一些細(xì)節(jié),比如坦坦娘下面帖中的那個故事(好奇的粉紅小豬),我也給灣講過,記得故事中小豬遇到了雞和鴨,還有關(guān)于雞腳和鴨腳的描述,灣聽后雖也知道鴨腳是有pu的,但不具體,第二天我特意去鹵菜店買了雞爪和鴨爪,她一看就明白了,還可愛地說人的手沒有pu,和雞腳是一類的。
還有一次講到小口袋文學(xué)中的另一個故事,小畫家把天上的云當(dāng)模特,云卻一會兒變成象一會兒變成老人一會兒變成小狗,講完故事后有一天天快下雨時我?guī)吵鋈タ丛频淖兓?這種時候云的變化多,快),她不僅明白了云可以變故事中的東西,還可以變其它的。后來幼兒園的老師正巧問到小朋友天上的云象什么?她的回答是:云會飛,象彩帶在天上飄,云還會變,一會兒象狗狗,一會兒象大象,一會兒象老虎。。。;卮鸬眠h(yuǎn)比故事中的好。
另外,對于故事中出現(xiàn)的天上為什么下雨呀,小金魚在魚缸外看著比魚缸中偏大等等,我都是通過做些小實驗或是給她看實物,讓她親自觀察來真正明白其中的奧秘。
給孩子講故事本身很容易,可是要讓孩子明白故事的內(nèi)涵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每次講過故事,我總是擔(dān)心她會不明白哪句話,不明白哪個道理,有時候生活中出現(xiàn)相似的情形,就立即和她一起復(fù)習(xí)講過的故事,很多時候,孩子其實已不記得故事的內(nèi)容了,只是我這個做媽媽的還在想著呢:(,呵呵,所以我覺得講故事是件很累的事。
磚拋完了,暫寫這么多吧:)
另外,請教各位,孩子不愛聽故事的時候有什么好辦法引導(dǎo)?.
灣灣媽媽:很好,可以提高孩子對自然和事物的觀察能力,但是
你好。你的講故事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學(xué)習(xí),因為可以幫助孩子去提高對自然的觀察能力。但是從你說的情況看,你的故事講的可能比較缺乏想象力。這個年齡的孩子,最關(guān)鍵的是要在孩子講故事中去提高孩子的語言理解表達能力,特別是想象力,對五歲以后孩子我們有更高的要求。為什么孩子不太愿意聽故事,可能與你的講的太成人化有關(guān)。這個星期,你挑一個故事,不要太長,要適合孩子,你講給孩子,連續(xù)幾天都給他講,然后你告訴我(我要知道故事的內(nèi)容),你是如何講的,對孩子有什么要求,孩子有什么收獲。
灣灣媽媽:
張教授好:
您說的情況我確實沒思考過。
我講故事的初衷本來也是這樣的,三歲半以前,她能夠安靜地聽,并且愛聽重復(fù)的故事?墒俏野l(fā)現(xiàn)孩子三歲半以后,就不僅僅滿足聽故事,往往總是要求模仿故事中的情節(jié),比如故事中的主人公做了個風(fēng)箏,她就想做一個。
我自已的感覺,孩子現(xiàn)在不愿聽故事可能和興趣很多有關(guān),晚上回家后愛畫畫,愛做手工,愛跳舞(還多次要求我送她去學(xué)呢),在她做這些的時候,我很少提出給她講故事,但如果她要求,我還是會給她講。
另外,我自已感覺孩子的想象力還不錯(幼兒園老師也多次告訴我她想象力好),對故事中的一些細(xì)節(jié)所做的實驗,往往是孩子問:為什么,而且非常想弄明白的時候做的,好象并不影響她的想象力。(呵呵,也可能是我沒注意到),她對故事的記憶較好,一般象小口袋文學(xué)中這么長的故事,講一遍就基本能記住。
您所說的挑一個故事反復(fù)講,我今晚就試試,但可能很難重復(fù)講幾天,她現(xiàn)在能認(rèn)識很多字,每次我說講某個故事,她總要自已先看看(她能看明白一些),覺